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东21幼张立艳《浅谈幼儿坚持性培养的意义和方法》

(2013-06-16 22:18:21)
分类: 研究论文

浅谈幼儿坚持性培养的意义和方法

 [内容提要]: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坚持性的发展不仅对其形成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发展各种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是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坚持性,通过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建立规则意识,充分发挥赏识教育作用,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4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让他们在有准备的教育环境里自然而然的受到坚持性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为他们健康的人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坚持性  意志品质  兴趣点  责任意识

 

 

 

 

 

浅谈对幼儿坚持性培养的意义和方法

一、培养幼儿坚持性的意义:

古人曰:“锲而不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顽强的毅力是取得成功的最好秘诀,任何非凡的能力,举世文明的杰作,都是长期辛勤劳动的产物,是持之以恒的报酬。培养顽强毅力,要从小做起。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做起,幼儿期是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坚持性是指不怕挫折、失败、能克服困难,坚持达到目的的坚定意志品质。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坚持性的发展不仅对其形成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发展各种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在有准备的教育环境里来促进幼儿坚持性的培养,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养成做事能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二、教育实践中培养幼儿坚持性所遇到的问题:

(一)家长溺爱孩子极大的破坏了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在遇到困难不是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把事情做成功,而是包办代替。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从而使孩子的坚持性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培养,扼杀了孩子坚持的意志品质,使其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会止步不前。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集体活动的面与幼儿的兴趣活动的点,结合困难,时常产生矛盾,阻碍了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时常要因为把握坚持性培养的尺度而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幼儿教师组织的活动要丰富多彩,要能够吸引幼儿。当教师克服了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有意注意尚不完善等心理特征,使幼儿对教师组织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的时候却要面临下一次活动的开展。而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就被迫去做其它的事情,这是对培养坚持性的最大破坏,如何灵活把握坚持性培养的尺度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以成人的好恶为标准,实施填鸭式教育,阻碍了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一些家长不是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而是以望子成龙的心态,今天要孩子学钢琴、明天学电脑、后天再学绘画。孩子不能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他感兴趣的事,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学好。家长们、对不能符合自己意愿的,就认为孩子很固执,横加指责。其实孩子只是坚持要把自己的事做完而已,而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对培养其坚持性最大的破坏。

三、在有准备的教育环境里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一)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坚持性的培养注入兴奋剂。

要培养孩子的坚持性,首先应以兴趣为切入点,为坚持性培养寻找最佳的起跑线,这样,孩子才能快乐地跑下去。教师将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与教师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制定幼儿感兴趣的课题内容,这样就为幼儿坚持性培养打下了一个前提。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要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以“孩子的兴趣” 为本,在一个教育活动结束后,如果孩子还在兴致勃勃地做这件事,那么我们教师不要强迫他去做下一件事,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继续做完,并且随时关注,给与指导,直到他把这件事情做完。这样我们就把集体活动的面与幼儿兴趣活动的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坚持性的培养注入兴奋剂。

(二)通过在头脑中建立起规则意识,为培养幼儿坚持性注入强劲剂。

什么是规则意识呢?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意识即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懂规则的孩子在从事活动时能够克服冲动,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动作等进行控制、监督和调节,不离开原有活动,不分心或跑开。规则存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那么我们如何在活动中在幼儿头脑中建立起规则意识,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呢?例如我们在建构区制定如下的规则:搭完积木展示完以后,必须把积木按照指定的标志放回原处,有的幼儿在搭建时非常有兴趣,往往能够搭建出结构复杂、漂亮得楼房、桥梁等,可是活动快要结束让他们去收拾积木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坚持不了把积木放回原处,这时我们不妨设定一些规则,搭完积木展示完之后,必须把积木按照指定的标志放回原处,孩子在规则的约束下,克服了不想收拾积木的懒惰心里,坚持着把积木放回原处。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规则意识的调控下,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情感,为内化持之以恒寻找精神支持。因此建立规则意识为幼儿坚持性的培养注入了强劲剂。

(三)充分发挥赏识教育作用,是增强幼儿坚持性的原动力。

赏识教育是帮助孩子培养一种良好习惯的正面手段,是使孩子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在关键时刻,教师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功能,促进幼儿坚持完成任务。比如在玩“娃娃家”活动区时,教师表扬那些玩完娃娃家后,把家具等物品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对于那些在活动中不能坚持把家里收拾干净、整洁,坚持性较差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批评,让幼儿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而废。

在体育游戏“炸碉堡”活动中,当一些幼儿坚持爬过山坡、走过桥梁等障碍物,冲过敌人的封锁线,炸掉敌人的碉堡时,教师总要给予大力的表扬,称赞他们是个勇敢、能干的小射手,能够坚持到底,充分发挥了赏识教育的作用。而对于些胆小的幼儿不敢走过高高的桥梁,害怕掉下去时,教师总要先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后用 “不要害怕,你一定能走过去,你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等鼓励性语言来鼓励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幼儿克服了胆怯的心理,坚持走过桥梁、爬过山坡等障碍物,最终取得胜利,并得到老师的大力肯定与赞扬。

因此,用赏识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它为幼儿坚持性的培养注入了原动力。

(四)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培养幼儿坚持性的奠基石。

幼儿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做事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孩子容易产生退却行为。此时,我们应该让孩子独自面对一些他们应该面对的问题,在行动的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在困难面前教他们学会解决克服困难的方法,培养做事有始有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其坚持性。

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玩儿抓坏蛋游戏时,不小心碰破了皮,很疼,这时老师鼓励他不怕疼痛,不当逃兵,要一直坚持到底,最终抓到了“坏蛋”,表现了较好的自控能力和顽强的毅力。幼儿在活动中,时时刻刻面临困难,面临挫折。教师要做有心人,抓住教育的契机,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感受困难、尝试挫折,引导和鼓励幼儿为克服困难寻求方法,做出努力,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幼儿坚持性的培养铺下奠基石。

    幼儿的坚持性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教师要在幼儿处于好动、好奇、可塑性高的时期,在有准备的教育环境里对其进行坚持性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将来对任何事情都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达到目的,为他们健全的人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2007年第2期

[2]、《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12月刊《幼儿的意志》

[3]、《儿童心理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