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影子和漩涡》读后感
天津市河东区第四幼儿园
陈丽
这本书呈现了一种思考幼儿科学教育的新方式。书中明确了科学探究能力和适合于幼儿的科学概念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将科学从一开始就融入课程的有力例证——创造一种能够发展语言、数学思维和社会技能的内容。阅读本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高质量科学活动所包含的内容;能够看到最年幼的学生在被给予探究现象和材料的机会时他们的所作所为中表现出的强烈的好奇心、对科学的着迷、探究的热赫口动机。
从书中我看到,让幼儿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今后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第一部分向我们阐述了幼儿园高质量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与策略。高质量的幼儿科学活动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它建立在幼儿原有的经验、背景和早期理论的基础之上。
★它吸引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探索自己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念。
★它吸引幼儿在一种精心准备的环境中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
★它鼓励幼儿反思、描述、记录他们的经历,与他人分享和讨论他们的观点。
★它包含在幼儿的日常活动和游戏中,与其他领域融为一体。
★它为幼儿提供体验科学的途径。
第二部份以叙事性研究的方式,用一个个科学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幼儿班里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则针对当前幼儿科学教育中有争议的一些焦点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学习收获: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尤为重要 。
探究是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在美国同行的眼里,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所引导幼儿开展的活动,正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回忆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的教学活动,但凡涉及科学内容的,总是容易引起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比如吹泡泡、踩影子、磁铁游戏、观察雨后出现的蜗牛等等,所以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但是,为什么这些活动都没能深入并持续下去呢?因为缺少了对幼儿持续探究、深入探究的引领。时间是高质量的幼儿科学活动的关键要素之一。当幼儿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对几个概念进行反复探究时,他们就有计划对其工作进行思考、分析和反思。在这本书中,教师非常重视让幼儿进行持续数周、数月的科学研究。
深入是判定科学活动质量的又一个要素。在“蚯蚓的故事”案例中,老师对幼儿的一段问题引导让我印象深刻: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注。在这本书中,有一章是对幼儿班里生命科学活动的论述。刘占兰教授提到:书中描述的所以关于生命的探究活动中,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令人触动。比如活动强调在原生态环境中观察和研究生命,为蚯蚓制作了和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相似的家,为蝴蝶建造了一个和它们在大自然中生活环境一样的家。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为了观察的科学性,更多是源于对生命的关注,即使是幼小的蚯蚓和蝴蝶。所以在书中,我看到班级里的17条蚯蚓,在孩子们向自然中心的咨询后,被放进了肥沃的土壤里,而孵化出的蝴蝶最终被放飞。
阅读、学习后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开展科学活动的有益观点。接下来,正如迪安·利文教授对这本书的推荐那样,“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应该学习如何将本书中的观点用于他们的教学。”今后我也会尝试将一些观点用在科学活动之中,我想只有实践,才是对这些观点最好的验证与吸收。
(在此向各位姐妹推荐这本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