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的“老婆子耳朵”

(2015-10-21 09:58:11)
标签:

怀旧

美食

     家乡的“老婆子耳朵”     

                 ——后来斋主

 

    深秋,在其他菜蔬即将枯萎之时,“老婆子耳朵”却蓬蓬勃勃生长起来,在农家的墙头上、寨子上、小树上、甚至电杆拉线上,都爬满了藤蔓,一团团,一簇簇,长得分外茂盛。而最耀眼的,则是那一串串或蓝、或紫的花朵,挺立在绿叶丛中,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在微风中摇曳。

    “老婆子耳朵”是家乡一种常见的扁豆,因其形状扁而弯曲而得名。这名称,虽然粗鄙,却很形象。小时候,母亲经常在寨子或院墙下面种些“老婆子耳朵”,以备蔬菜短缺之需。夏天时,小院黄瓜、豆角、西红柿等蔬菜长势都很好,唯独“老婆子耳朵”,蔫蔫的,无精打采,像是休眠一般。心急的我,每次看到枯黄的小苗,都恨不得立即下手,拔高一点,助其生长。母亲看我猴急的样子,淡淡地说,别着急,到秋后就长了。盼星星,盼月亮,秋天总算到了,而那些“老婆子耳朵”,果然由黄转绿,迅速地生长起来,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顺着搭好的树枝、木棍、玉米杆,爬满墙头,爬满树梢,成为农村秋日一道耀眼的风景。

    在秋风的吹拂下,“老婆子耳朵”长得很快,从开花到采摘,不过半月光景。刚采摘的“老婆子耳朵”,非常脆嫩,鲜灵灵的,放在筐子里,一入早市,就被大妈们抢购一空。

    “老婆子耳朵”的传统吃法有四种,一素炒,二暴腌、三“耳朵”夹子、四“耳朵”干炖肉。其中素炒很简单:把“老婆子耳朵”洗净,切成斜丝,放葱、姜、蒜、小辣椒,炒熟勾薄芡,淋上香油,即大功告成。由于“老婆子耳朵”有一种特殊味道,有人不喜欢,所以应加点辣椒,冲淡那种怪味。

    而暴腌则更简单了:把“老婆子耳朵”、芹菜、鲜姜、萝卜、青椒、秋黄瓜等洗净、控干,错落有致放进小缸,再根据菜量,酌情放点花椒、大料、白糖、料酒,然后洒上大粒盐,压上石头。等过几天,水分稍稍沥出,再加入晾凉的开水,水量以淹没蔬菜为宜。大约一周上下,暴腌的蔬菜就可食用了。在家乡,人们将这种脆生生的暴腌菜称为“短菜”,意为打短之用,并不像咸菜那样,常年不离左右。

    至于“耳朵夹子”,那是部分饭店的招牌菜、特色菜,寻常百姓家并不常做。其做法,先将“老婆子耳朵”择了,去掉脊背上的大筋,然后沿脊背撕开,塞进早已调好的肉馅,均匀抹平,使其像平时所吃的馅盒子。最后,摆到蒸屉上,放进微波炉去蒸,出炉后,趁热端上饭桌,供食客享用。在家乡,“耳朵”夹子作为地方名吃,广受吃货们青睐。  

    比较起来,“耳朵干”炖肉,最具农家特色。“老婆子耳朵”多了,吃不过来,就将其用开水焯焯,晾成菜干,放在筐子里,备用。来年春天,家里来了客人,“老婆子耳朵”干有了用场。先割二斤五花肉,炖到八成熟,再将泡好的“老婆子耳朵”干、茄子干、土豆干倒进去,等肉汤渐浓、菜干渐熟、香气弥漫厨房之时,炖菜就该出锅了。

    其实,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的,还是暴腌。暴腌的“老婆子耳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味,既脆又嫩,吃到嘴里,满口清香。大鱼大肉之余,熬点小米粥,就着暴腌“老婆子耳朵”,该有多么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大山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