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立项课题《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8-01-18 15:17:35)
标签:
教育 |
紫阳县2018年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 |
2017kt008 |
课题名称 |
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策略研究 |
|
负责人 |
成华珍 |
所在单位 |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高尔基指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习作教学要富有创造性,要能调动学生创造性联想和想象,在想象中不断创新,不断体验写作的快感和乐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想象与习作教学的紧密关系。总目标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写话中提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习作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从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想象的视角,以理论与实践层面来认识学生习作和习作教学,从而把握其规律,整合诸多资源,构建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形成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想象作文训练培养孩子的想象习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减轻孩子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习作教学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创造性联想、想象的策略与方法,并且争取能够熟练运用,这样,就可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创造性联想、想象能力。 “习作中进行联想和想象”就是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的释放出来,让他们的人格、个性得到张扬、凸显。加强联想、想象作文的训练与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心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促进其思维及语文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7.12──2018.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调查分析当前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习作想象能力的现状。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2018.3──2018.10)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小学生习作中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方法,使学生激起习作兴趣,研究联想和想象在习作中的运用,提高习作能力。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论文,课件及学生个案案例等。 3.总结阶段(2018.11──2018.12) 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申请课题结题。 研究举措:
——文献和著作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教师通过学情调查分析、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联想和想象的运用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1.课题资料包: ⑴教师论文集。 ⑵教师反思录。 ⑶学生作品集。
⑷ 2.结合课堂内外,激起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双面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