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行车注意事项
(2022-09-26 07:15:46)节日行车注意事项
“中秋”、“国庆”期间,由于气温适宜,路上车流、人流较多,各驾驶员要提高认识,切实做好运输与安全、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确保“中秋”、“国庆”期间运输顺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出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出发前要检查车况
机动车带“病”上路,不仅会因为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没有保障,无法保证安全行车,还会造成污染环境等后果,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出车前应仔细检查转向、制动、灯光、喇叭、雨刮器等关键部位,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2、不要疲劳驾驶
(1)出车前,保证足够的睡眠;(2)午餐后,血糖升高易引发大脑缺氧,建议餐后稍事休息再出发,严防发生事故;(3)科学合理地安排行车时间,连续驾车不得超过4小时,长时间行车尽量由两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4)驾车时,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腰、腿,放松全身肌肉,呼吸新鲜空气,快速缓解疲劳。注意查看服务区距离,提前进服务区休息,出现疲劳时,不要强撑驾驶。
3、切勿酒后驾驶
节日期间走亲访友,聚会也不断增多,饮酒后千万不可驾驶机动车辆。第二天有出车任务,晚上不要饮酒,有些驾驶员认为前一天晚上喝酒第二天醒来后可以继续驾车觉得经过一晚上的休息酒精已经分解了殊不知“人醒了,酒还没醒”。
案例:8月14日早7时许,河西交警在卫津南路沿线,开展“铁拳2022”专项行动,交警在对一辆黑色小轿车例行拦检中,发现该车驾驶人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已经达到醉驾标准,涉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
面对自己的检测结果,驾驶人很是不解,“我昨天晚上喝的酒,都隔了一夜了,怎么还有酒呢,不是应该散了吗?”该驾驶人在前一天晚上喝了白酒和啤酒,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感觉自己没什么事儿了,就驾车上路,没想到“人是醒了,但酒却没醒”。
随后,该驾驶人被依法带往医院进行抽血检测,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分析:1.酒精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取决于个体差异及酒精摄入量,一般情况下,饮酒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精在人体内会逐渐吸收、分解,血液中酒精含量也会逐渐降低。2. 其实,隔夜酒驾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酒驾与否是依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判定的,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为饮酒后驾车,等于或大于80mg/100ml为醉酒驾车。3. 即便饮酒量相同,休息时间相等,但因个体差异,个人的代谢速度不同,酒测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保证安全,一般情况下,24小时后才能驾驶。
如果不能确认体内酒精完全消散就尽可能不要驾车出行不要被逮着了才认识到“隔夜酒”的威力。
4、超速行驶危害多
超速行驶时直接影响驾驶人的操作稳定性,如遇紧急情况,驾驶人往往措手不及,容易造成碰撞翻车等交通事故。同时,超速行驶车辆发生机械故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容易造成爆胎、制动失效等机械故障。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超速行驶。
5、夜间行车,减速慢行
在夜间行车时,车速更应适当放慢,保证车辆的制动跟离在前照灯照亮的距离之内,从而能及时应对危险情况。夜间行车应尽量避免超车,必须超车时,跟近前车后,连续变换前照灯远光、近光,在判定前车已让路允许超越的情况下方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