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蚕实验记录

(2018-08-21 14:25:36)
养蚕实验记录

温州市实验小学
2015级3班  
 李亦涵


 

   
   
作者通过一个多月的养蚕实践经历,了解了蚕的一生需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形态。蚕在生长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变化。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蜕皮前会休眠,蚕在结茧前要蜕皮四次。蚕吐出的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实验时间】

   
     
     
     
     
     
     
     
     
  4月10日——5月19日

   
     
     
     
     
     
     
     
     
     
  【实验工具】
   
     
     
     
     
     
     
     
   
  
   
     
     
     
     
     
蚕室——透气的纸盒;蚕食——桑叶;纸巾;筷子

 【实验过程】



 
     
一、蚕卵


        
4月10日,科学林老师给我们每人都发了些蚕卵。我小心翼翼地端着蚕卵,又兴奋又害怕,从来没养过蚕呢,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出来。


        
这些蚕卵小小的,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小得如芝麻粒一般大小。蚕卵黑黑的,黑得发亮,它的外形椭圆形,扁扁的,中间凹凸进去,好像被人按了一下。在没从壳里出来前,壳是黑色的。温度升高,就会加速蚕卵的发育。所以,爸爸和我一起给蚕的屋子蒙上一层黑布,大约经过了一天时间,有部分蚕宝宝就亟不可待地奋力地钻破蚕卵,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看着这世界,那黑色的蚕壳变成了白色;还有些蚕宝宝则还在蚕卵里继续睡大觉。




http://s10/bmiddle/003CiFEnzy7mZVAf3Qta9&690


 
     
二、蚕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所以被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体长大约
2毫米。蚁蚕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因为蚁蚕还很嫩,它只能吃些软的桑叶,所以我马上把最新鲜、最嫩的桑叶挑出来,然后把桑叶切成小小的一片,把我的蚕宝宝放在桑叶上,让它们尽情地吃。


经过两三天的精心喂养,蚕宝宝身上的细毛不明显了,也慢慢变白了,体长大约为
12毫米,胃口也变大了。它们吃的也是有规律的,先从桑叶的边缘吃起,再一点点往桑叶中心吃。它们吃桑叶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嘴巴一张一合。


    
 

有时,我会用筷子去拨弄一下蚕宝宝。只见蚕宝宝扭动着身体,懒洋洋地把身体弄直,然后又开始吃了起来。




http://s10/bmiddle/003CiFEnzy7mZVFmLhvf9&690




林老说要养好蚕,就得及时给蚕宝宝清洁卫生,大便要及时清理。所以我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都得按时做这个事情。今天,听说有人家的蚕宝宝拉稀挂了,我就在想,它肯定是吃了湿的桑叶。我暗暗为自己每天的细心做法点赞,每次从冰箱拿出来的桑叶,我都会凉干冷水,用纸巾把水分吸干,再等到桑叶常温时才拿去喂蚕宝宝的,这个好习惯要继续保持下去。喏,盒子里又只剩下一些叶脉,我赶紧给蚕宝宝添加了食量。刚一放到盒子里,小蚕一下就闻到了桑叶的香味,开始美美的大吃起来。
 


4月17日,我拿尺子量了下,今天的蚕宝宝已经长到
20毫米了。



 

 


 4月21日,蚕宝宝拼命的吃着桑叶,而且也越来越胖,可有时候它们会突然不动了,看上去以为它们要死了哦,原来那是蚕宝宝正在眠,这时不要去碰它们,一、二天以后它们就会蜕皮了。蚕就眠时不吃不动,表面是睡眠,实际是脱掉旧皮,换上新皮以继续生长。


 我拿起一只蚕宝宝,放在我的手上,细细地观察。我发现蚕宝宝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小的,只能看清一张大嘴,其它部分就堆在了一起,分不清什么是什么。它身上有个月牙形的一个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它叫肾形斑。蚕宝宝一共有八对足。其中有三对胸足,尖尖的和后面腹部的足不一样;蚕的腹足一共有四对,上面有一个个的小钩子,你把它拿在手里的时候,它的腹足就会牢牢的钩在你手上,像是一个小吸盘,很难拿下来;对了,它的尾巴上还有一对尾足呢。在腹部的前几节身体上每边都有一个黑色的小圆孔,这就是它的鼻子
——气门,它们都靠这些小孔呼吸呢,而且在呼吸的时候,它们的背上有一条会时粗时细的线,是背脉管,这就是蚕宝宝输送血液的地方。这个背脉管是蚕越大看的越清楚,四龄蚕这才能看见,要是二、三龄的就看不清楚了。


     
   
今天,蚕宝宝的体长达到了
31毫米,食量很大,大便黑黑的。



 


又经过
6天的喂养,蚕宝宝已经长到40毫米了,尽管我还是那么细心地喂养,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有一条挂了,我好伤心。


你看,就是这条可怜的蚕宝宝,它的身体发黄,可能就在预告:我快不行了,呜呜呜!




看着蚕宝宝的尸体,我手都抖了,对不起,接下去,我一定会更加仔细地照顾你的伙伴们!七人大家庭从此就变成六员大将了,我们一起加油!


又经过一周的细致喂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蚕宝宝们茁壮成长,体长达到了
50毫米。你看,一条条都肥嘟嘟的,又白又胖,胸口圆滚滚的,好像装满了东西一样,最近几天老把身体拉得很直,背脊亮晶晶,发黄发透,阿姨说她家养过蚕,这样看来,蚕宝宝快要吐丝结茧了。




5月5日,蚕宝宝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头仰着不停地摇动,像在找什么东西似的,慢慢地爬到盒子的角落,口吐丝缕。

 
     
三、蛹


5月6日,蚕宝宝们先用嘴吐出一段雪白的丝织成了一个
“z”形,然后用丝把自已一圈一圈围起来,从缝里还可以看见它们的头一摇一摆地吐丝,直到我们看不见为止,变成一个透明的球。雪白的蚕茧已经初步形成了,触摸一下,软软地凹陷下去,松手,又恢复原状。此刻,蚕茧中隐约可见一个忙碌地身影。雪白的蚕茧外已经无法看到里面的蚕了,摸上去有点硬了,把茧子拿到灯光下,还能隐约地看见蚕还在不停地吐丝,它们已经整整工作一天了,终于作茧成功。





昨天看那两个蚕宝宝作茧有点吃力,没有支撑点。今天,我就赶紧给剩余的蚕宝宝用报纸搭了个简易的格子,一格放一条,让它们吐丝的时候可以有个支撑点,不用悬空着,能够轻松点。


到今天5月8日为止,所有的蚕都已作茧成功。接下去就要等待破茧成蝶了,有点激动又有点害怕!




四、蚕蛾


5月19日,在焦急地等待了十几天之后,今天早上,我一打开鞋盒,就看到了惊喜的一幕:蚕蛾出世了,淡黄色的身体,一对像羽毛一样的触角,背上长着两对翅膀,但却飞不起来,大大的腹部,好像里面装了一个大西瓜一样。




http://s15/bmiddle/003CiFEnzy7mZYCYi2a0e&690

 


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之后雌蛾花一个晚上产下淡黄色的蚕卵之后,也死了。这些蚕卵密密麻麻的,粘在盒子上,剥都剥不下来。



【实验小结】 



蚕蛾牺牲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后代,真伟大啊!再过一段时间,蚕卵又会孵化出小蚕的,小蚕长大又变成蚕蛾,又生下很多宝宝,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着!蚕宝宝短短的生命让我体验到生命的奇迹,我看到它们蜕皮的艰辛,为的是长大;看到它们最终把自己包在白白的蚕茧里,孕育着新一代的生命,真是不可思议啊!通过这次养蚕,使我收益多多!




 
 
 以下是我的蚕宝宝一生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日期


外形变化


吃食情况


排便情况


活动情况


有没有蜕皮或吐丝或结茧或变蚕蛾?


体长(毫米)


颜色


4.10


2


黑色


少量


不多


到处蠕动


没有


4.13


12


淡灰色


很会吃


多、黑


到处爬


蜕皮


4.17


20


乳白色


很会吃


多、黑


到处爬


蜕皮


4.21


31


白色


很会吃


多、黑


到处爬


蜕皮


4.27


40


白色


很会吃


多、黑


到处爬


蜕皮


5.04


50


半透明


吃得少了


少了,变大


仰起头,摆身体


吐丝


5.07


60


白色


不吃了


看不到


爬行


结茧


5.19


35


淡黄色


不吃了



爬行


破茧,变蚕蛾


经验分享】

   
   
1.蚕食:桑叶要尽量早上或傍晚去摘,然后抖松了放在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可以有效减缓其变干燥;放入冰箱以防其变质。从冰箱拿出的桑叶得使其恢复到常温,并且确保其无水,才能给蚕喂食,否则蚕宝宝会拉稀。
   
   
2.环境:必须保持蚕的房间是干净的,所以必须及时清理蚕的大便。还要保持空气流通,并处在阴凉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