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之论文——《心理放松训练对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性研究》
(2014-05-28 11:04:08)
					
											标签:
																				
                            考试焦虑心理放松训练小学生 | 
					
心理放松训练对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性研究
闫珂怡 李晓银
(西安市大雁塔小学,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通过《考试焦虑测试》(TAT)检出我校五年级学生存在较明显的考试焦虑现象,采用心理放松训练与认知矫正的手段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干预前后的考试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的考试焦虑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小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干预
一、 
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总是给人以压力,因此,考试焦虑是困扰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小学生长期面临的普遍问题,不仅制约着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考试焦虑是一种具体情境的特质,是个体在正式的评价情境下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由一定的应试情景所引起的焦虑,当考生面对新的考试时,如果有曾经考试失败的经历或对考试结果无法预知的处境都会使考试本身成了一种威胁性刺激,从而产生恐惧和担忧,并将这些担忧情绪转化为焦虑。表现为认知反应、生理唤醒和与考试焦虑无关的行为。考试焦虑作为焦虑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对考试情境习惯性的紧张状态。学生在考试期间出现的紧张、不安、担忧、恐惧等情绪上的反应就是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著名的耶基斯 ——多德森定律证实学习效率与焦虑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 ,适度的考试焦虑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考试 ,而过高或过低的考试焦虑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考试焦虑对学生有很大的危害 ,它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影响考试成绩 ,还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
考试焦虑是学生心理问题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当前关于考试焦虑问题的研究也很多。但大都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尤其是中考,高考前后学生焦虑状况的研究,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大约有10~15﹪的大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大学生面临着就业,人才竞争的压力;担心考试不及格,父母或朋友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过高要求;评优和奖学金的标准以成绩为主,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和主要原因,对比较普遍存在的小学生考试焦虑较少涉及。经研究,在小学生中也存在重度的考试焦虑,周建伟对所调查的107名小学生的焦虑程度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中度考试焦虑达70 . 1%,而高度考试焦虑也已达16 .8%。目前小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本研究旨在调查了解本校学生考试焦虑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找到缓解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合理的有效的方法。
 
二、 
2.1 
对象 
以大雁塔小学五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四个班级为研究被试,分别为五年级三班、五年级五班、五年级七班、五年级八班。
2.2 
测量工具 
采用我国学者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程度的自评量表《考试焦虑诊断量表》(TAT),分别在心理干预前后的考试前一周对小学生进行集体测评,测评由本校课题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担任主试。
2.3 
干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筛选出具有较高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包括两部分:
第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1. 组织心理健康课程。
给学生介绍有关学习的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学习合理情绪疗法,指导学生对考试的担忧和焦虑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引导学生建立与考试有关的合理的、健康的认知及行为反应;
2. 团体心理辅导。
对考试焦虑显著的学生进行团体的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在团体活动的过程中协助成员调整不合理的认识,增强自信 ,掌握基本的放松方法;
3.个别心理辅导。
对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对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
4.对考试焦虑严重的学生进行系统脱敏训练。
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由于引发考试焦虑的许多问题存在于想象之中,脱敏技术就可以利用应试者的想象对这些刺激产生抵抗作用。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出引起你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例如:“听到同学谈论有关考试的话题”“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想到考试”“再去考场的路上”等等。
第二步,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焦虑等级”。下面是假定的10个刺激情景的合理排列,它们引起的焦虑反应是依次递增的。
(1)想象听同学谈论有关考试的话题(10分)
(2)想象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20分)
(3)想象还有一周就要考试了(30分)
(4)想象明天就要进行考试了(40分)
(5)想象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想到考试(50分)
(6)想象在去考场的路上(60分)
(7)想象等待发卷子(70分)
(8)想象拿到卷子(80分)
(9)想象开始答卷(90分)
(10)想象遇到难题(100分)。
第三步,巩固放松训练,在轻松悠扬的音乐声中,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学生进行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按手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腿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放松达到心理放松。
第四步,进行1~10级焦虑系统脱敏训练。在放松状态下,按照以上建立的焦虑等级逐步脱敏,通过想象唤起其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不超过20-30分,进入下一级焦虑情境。
第二,对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通过心理健康讲座的形式,向教师和家长普及小学生心理卫生等心理学知识,以家长会的形式,组织家长和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与考试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指导策略。
 
三、结果分析
3.1 施测人数统计
 
于考试前一天进行施测,测验时间为30分钟,前测、后测均发放问卷240份,测
验结束后完全回收,甄别无效问卷后,前测、后测分别剩余220份、216份合格问
卷。测验结果采取SPSS19.0录入并分析。
 
| 
 表4-1 测验人数按性别统计  | 
||||
| 
 
   | 
 人数  | 
 百分比  | 
    | 
|
| 
 
   | 
 男生  | 
 116  | 
 52.7  | 
    | 
| 
 女生  | 
 104  | 
 47.3  | 
    | 
|
 
 
 
 
| 
 表4-2 测验人数按性别统计  | 
||||
| 
 
   | 
 人数  | 
 百分比  | 
    | 
|
| 
 
   | 
 男生  | 
 114  | 
 52.8  | 
    | 
| 
 女生  | 
 102  | 
 47.2  | 
    | 
|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出前测结果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现象在性别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与学者何梅、高黄贵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结果见表4-3。
 
| 
 性别  | 
 均值±标准差  | 
 
   | 
 Sig  | 
| 
 男 女  | 
 2.93±0.731 2.90±0.757  | 
 0.570  | 
 0.451  | 
 
3.2 心理干预前后考试焦虑的检出率
 
重度焦虑23.6%。与学者赵后锋、李茜以我国小学生为被试,得出重度焦虑检
出率为23.21%(2007);周建伟、娄阿利、郭黎岩以小学生为被试的研究得出
中度与重度考试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44.3%、19.2%(2011)最为接近。结果见
表4-4。
此结果表明在我校学生中,考试焦虑现象已十分普遍,已经影响到学生的正常考试情绪以及身心健康,因此十分值得重视,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手进行多方矫治,以期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减少针对考试的适应不良行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后测中考试焦虑现象的检出率为:轻度焦虑48.6%;中度焦虑43.9%;重
度焦虑7.4%。结果见表4-5。
 
焦虑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 
 
表4-4
   | 
||||
| 
 
   | 
 人数  | 
 检出率(%)  | 
||
| 
 轻度焦虑  | 
 70  | 
 31.8  | 
||
| 
 中度焦虑  | 
 98  | 
 44.5  | 
||
| 
 重度焦虑  | 
 52  | 
 23.6  | 
||
 
 
 
 
 
 
| 
 
表4-5
   | 
||||
| 
 
   | 
 人数  | 
 检出率(%)  | 
||
| 
 轻度焦虑  | 
 105  | 
 48.6  | 
||
| 
 中度焦虑  | 
 95  | 
 43.9  | 
||
| 
 重度焦虑  | 
 16  | 
 7.4  | 
||
 
 
 
 
 
 
3.3 考试焦虑测验结果的前后测对比
 
显著差异,而经过心理放松的系统训练与认知矫正训练后,实验组同学在考试
焦虑测验上的得分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同学的得分变化不显著,且在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同学的得分水平差异显著。表明此次心理干预的有效性,说明以心理放松训练和认知矫正疗法针对我校五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现象的辅导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作用。结果见表4-6。
表4-6 
| 
 
组别   | 
||||
| 
 实验组  | 
 65.45±12.39  | 
 48.02±10.17  | 
 
   | 
 
   | 
| 
 对照组  | 
 64.92±11.89  | 
 65.15±11.32  | 
 0.04  | 
|
 
四、讨论与建议
4.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考试焦虑水平具有有效调节的作用。
 
⑴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的并行实施;
⑵ 针对学生较易大范围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可通过积极暗示的原理,采用课间冥想操、借助艺术形式宣泄等方式来进行调节;
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把“防治与保健”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同中医类比,也应重视“治未病”。
4.2校方对于缓解小学生考试焦虑水平的举措。
 
讲座、冥想操等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对于考试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个所谓的正
确认识并非一味降低或抬高考试的重要性,或是一味减少或增加考试的场次,而
是应当结合心理学中针对焦虑症治疗的“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恰当地安排考
试的次数,适宜地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对于考试形成一种正确的、不偏
激的认识,从而达到对考试高焦虑程度的脱敏,合理控制焦虑水平。
4.3家长对于学生考试焦虑应形成正确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形成对考试焦虑的正确理解。正如“耶基
斯—多德森定律”所阐释的那样,对于心中的目标应抱有与之适宜的动机与焦虑
程度,既不漠然视之,也不过分焦急,而是也应从家长处努力,向孩子潜移默化
地灌输一种合理、适度的考试观,使孩子对考试持一种适宜程度的焦虑唤起,从
而达到促进平日努力学习,保证考试正常发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
[2] 何梅,黄高贵等,419名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6.
[3] 黄高贵,吴燕等,六年级小学生考试焦虑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
[4] 周建伟,小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