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泉岭(二)

(2015-11-11 21:53:49)
分类: 东北之行

http://s10/mw690/003CiqOuzy6WVlOfJMJc9&690
    宝泉岭标志性建筑——工人文化宫,作为题头照我曾在过去的博文中引用,所不同的是,以往的图片是从网上百度而来,而这张却是我这次重返宝泉岭时所摄


    吃罢午饭已是下午一点左右,不知什么时候天开始下起雨来了,行里给我们送来了雨伞。北二道街(名山街)向北,便是宝泉岭的后山。两位行长回行上班,老赵年岁大和老刘、老马、老梁三位女同事回家休息,我们则在老张的陪同下去了后山的尚志公园。

老张原在五分场(一连)储蓄所,到我临回上海的前一年,因连队储蓄代办点发展迅速,就撤销了原来在各分场的几个储蓄所,于是老张便到了场部办事处担任储蓄外勤。老张今年虚岁七十三,是现在宝泉岭的老同事中年纪最轻的一个,因此老赵他们委托他在我们回宝泉岭期间带我们四处转转。

我们沿着山道向前走去。在我印象里,宝泉岭的后山是一片连绵的但不是很高的小山,左边山坡下是二师招待所,右边山脚下是十五团卫生队。山上大都是林间小道,仅有一条大路从中间穿过,自南向北由二十五连经十四连、十三连通向萝北公路。当年我在武装值班连十二连时曾数次拉练由此山路往返于团部与十二连之间。

记得好像是六九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十二连奉命参加战备任务——查户口,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后山布哨站岗,以防坏人向山上逃窜。当时敌情气氛很浓,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整个山上布满了岗哨,还规定了相互的“口令”和“回令”。那时正是初冬,寒冷的夜风呼呼地直往我们脖子里灌,冻得我们直打哆嗦,但我们仍精神抖擞地持枪站在山道旁的树丛中,警惕的眼光紧盯着山下,生怕放过了一个“敌人”。那次放哨站了有大半宿,直到查户口结束,现在想想就像是在昨天一样。

据有关资料讲,宝泉岭尚志公园始建于1987年,系为纪念在宝泉岭牺牲的抗日英雄赵尚志而修建的一个集革命传统教育及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又称森林博物园。公园占地123公顷,除赵尚志纪念馆和纪念碑外,分游乐园、花草园、月亮湖、湖心岛等四大园区,如此大的工程只能是出自宝泉岭管理局的手笔。近年来,公园一直在做进一步的修缮、改建,我们这次去的时候尽管下着小雨,仍看见有工人在湖边施工。

我们一行五人撑着雨伞从公园左边的山道上去,平整的山道可供两辆车对开,两边是葱葱郁郁的茂密树林。我们走过刻有篆体的“宝泉岭”三个大字的石墙,穿过建有一大一小两个木制水车的荷花池,来到为志北大荒垦区造林600万亩的纪念碑前。接着,我们又穿过“青年林”,走过月亮湾,来到了赵尚志烈士纪念碑广场。这时,雨越下越大了,不得已我们站到了纪念馆门前的屋檐下躲雨。

赵尚志纪念馆建成于1984年,立碑于八四年八月一日,因此也又说尚志公园始建于1983年。纪念碑广场建在山顶的苍松翠柏之中,与山脚下公园外大型的文化广场之间有133级踏步台阶和14个平台相接,每个平台中间都刻有一块浮雕,上面描绘着东北解放战争和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场景。整个建筑群自下而上,气势宏伟,颇为壮观。

老张带着我们一边浏览一遍述说着各个景点的由来。是啊,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昔日宝泉岭的荒山野岭早已不见了当年的模样。老张说,通往后山最高峰观光塔的山道还在修建,今天又是下雨,道路泥泞,我们就不去了。于是,我们趁着雨小些的时候赶紧下山。

        

宝泉岭尚志公园:

http://s1/mw690/003CiqOuzy6WVmaMbD240&690
       http://s11/mw690/003CiqOuzy6WVmbiAfEfa&690
       http://s9/mw690/003CiqOuzy6WVmbPmuA58&690
       http://s10/mw690/003CiqOuzy6WVmczIuZ59&690
       http://s6/mw690/003CiqOuzy6WVmd0nT705&690

       http://s13/mw690/003CiqOuzy6WVoJtJzm6c&690
       http://s5/mw690/003CiqOuzy6WVmeYO4k54&690
       http://s11/mw690/003CiqOuzy6WVmfKHrk4a&690

 

       赵尚志烈士纪念碑:

    http://s13/mw690/003CiqOuzy6WVn5L69Kac&690
    http://s2/mw690/003CiqOuzy6WVmMX97381&690
    http://s8/mw690/003CiqOuzy6WVmLLx0Ha7&690

    从公园门口出来是与宝泉大街十字相交的尚志路,这也是宝泉岭的主要街道。下得山来,雨又开始下大了,撑着的雨伞根本不管用,磅礴的雨水打湿了我们刚刚有些干了的衣裤、鞋袜。妻女和我姐姐无心再作更多的游览,赶紧叫了一辆计程车回了宾馆。我却意犹未尽,于是与老张两人在尚志路宝泉大街右拐上了文化宫门外的台阶。

工人文化宫是当年宝泉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场部的中心位置。记得文化宫的左边有一个大澡堂子,我在银行那些年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去洗浴一次,这比起在连队时是一个很大的福利改善。文化宫右边不远是十五团招待所,那是一栋二、三层高的楼房,当年我曾因开会住宿于此;底下是团机关食堂,是我们小青年吃饭的地方(不知招待所那楼还在不在,从山上下来走得匆忙未及细看,从后来拍到的照片看似乎还在)。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宝泉岭当年的绝大部分建筑早都不存在了,但文化宫倒还是依然雄伟地矗立,也算是“硕果仅存”了。

我和老张站在文化宫的台阶上,透过蒙蒙的雨帘细细打量着大街对面的建筑。正对面应该是原十五团机关大楼,同一栋楼稍偏右一点的是原十五团银行办事处。我这次来东北前曾听农行的小胡介绍说,原宝泉岭银行的大楼还在,这显然是搞错了,眼前的楼房并不是原来的大楼,正对面的六层楼房上面似乎是居民住户,底下是一排商铺;而右边的一栋五层楼房,则是宝泉岭的社保服务大厅。原来的大楼早已毁于大火,可能是因为小胡来银行晚不清楚,与后来曾在共青路的农行大楼搞混了。

看着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和老张就转身进了文化宫。这文化宫是当年宝泉岭的文化中心,无论是团里开大会作报告,还是文艺演出,或是电影播映,经常是在文化宫的剧场。在十二连时就曾几次上文化宫开会听报告,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兵团颜副司令员给战备营作报告,还有二次是千里野营拉练出发时的誓师会和结束时的总结会。每次上文化宫开会,各连队都会互相拉歌,“来!来!来”,“快!快!快”,“再来一个要不要?”口号排山倒海,歌声此起彼伏,会场气氛热烈,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后来我从十二连调团部,也多次到文化宫开会听报告,还有看电影,因此对文化宫还是怀有很深的情愫。

文化宫通往剧场的门虚掩着,我们也没上前推进,只是四处瞧瞧,便上了二楼。二楼靠左的走道两旁墙上挂着或靠墙放着不少用镜框镶起来的字画,似乎正准备办什么书画展。当年这里是宣传队练功排演的场地,是许多人为看电影、观演出而趋之如鹜的去所,而如今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文化宫也就冷清了不少。

出得文化宫,抬头一看雨小了些。老张说,农行家属楼就在附近不远,于是我们便一起去了尚志路东面宝泉大街北侧的岭东小区。农行家属楼是沿街的两栋六层楼房,现在还在宝泉岭的几个银行老人,除老刘外,都住在这儿。于是我先后去了老张家、老赵家,还有我在萝北县银行时认识的原青年营业所后调任宝泉岭办事处主任的老朱家。我当年在宝泉岭时,银行的家属房也在宝泉岭东头,但比现在的要远一些。看见银行的这些老人由原来住的平房变成了现在的楼房,而且家家都是宽敞明亮,心里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晚饭是小陈安排的,去了岭东的一家比较好的饭店。和中午一样,大家吃得、喝得都很尽兴。老同事们来了,农行王行长来了,老朱也来了,大家在一起叙着、唠着,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姐姐十分感慨,也在席间讲了话,感谢宝泉岭人对于我们的盛情款待。

 

http://s10/bmiddle/003CiqOuzy6WVnxLKyt09&690
       站在文化宫门外台阶上望过去,左、右两栋楼房的位置即是原十五团机关大楼和原宝泉岭银行办事处的旧址

http://s9/mw690/003CiqOuzy6WVnH1Yj698&690
       我原所在宝泉岭银行办事处的办公楼就在这社保服务大厅的位置上

http://s1/bmiddle/003CiqOuzy6WVnMf12Ua0&690
       文化宫楼上似乎正在筹办着书画展

http://s8/mw690/003CiqOuzy6WVnQI69h97&690
       位于尚志路上的这栋黄色的三层楼房好像是原十五团招待所

http://s16/bmiddle/003CiqOuzy6WVnVGNSn8f&690
       农行家属楼就在这岭东小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宝泉岭(一)
后一篇:十二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