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017-03-21 15:11:59)
三年级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王维
一、调查的目的
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主要是指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个学段的学生正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部分学生对习作充满了期待,同时又有部分学生对习作抱有畏难情绪,对此教师均应给予正确的习作指导。为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寻求教师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并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依据,我课题组于2017年2月份在三年级部分学生中进行了作文现状调查问卷。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三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内容共12小题。分别从学生对作文的喜欢程度、写作时遇到了哪些问难、素材的来源、文章的修改、如何写好作文等学生困惑的几个方面设计问卷,但又各有侧重,较全面地、有层次地针对“起步阶段”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无记名问卷的方法。对学生下发4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0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分析,有效率100%。
2、调查对象: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三年级部分学生。
(一).问卷调查包含六个方面:
1.你喜欢写作文吗?
你认为你会写吗?
2.你在作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你的作文材料主要来源于哪里?
4
.你写完作文后是否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你觉得作文修改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吗?
5.你喜欢怎样的作文评改方式?
6.
你觉得写作与你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下面就六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你喜欢写作文吗?
你认为你会写吗?
在40份问卷中,认为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占73%,不喜欢写作文的占16%,
有不知道喜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占5%。会写的学生占65%,这部分学生觉得习作较容易,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有人指导下会写的学生占22%;不会写的占学生的7%,这小部分的学生一般都有抵触写作文的情绪。
调查这一内容,一方面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喜欢程度,另一方面想了解学生的对待写作的态度。
2.你在作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40份问卷中,有38%的学生作文时,有很多东西想写,但不懂怎么表达出来。有10%的学生作文时总感觉没东西写,不知道写什么。有25%的学生不会构思自己现有的资料,有15%的学生写作中心思想不明,东一句西一句,结果出现脱题的现象。有12%的学生写作文语言缺乏,无话可写,经常字数不够。
调查这一内容,主要想了解学生作文中遇到的困难,反思作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你的作文材料主要来源于哪里?
在40份问卷中,有50%的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于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或看到的,有35%的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于报纸书刊中的材料,有15%的学生作文材料是编的,因为很少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也很少看书。
调查这一内容,主要想了解学生平时是否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作文奠定厚实的基础。
4
.你写完作文后是否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你觉得作文修改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吗?
在40份问卷中,有42%的学生能认真看老师的评语,及时请教修改作文,有45%的学生只看看作文等级,偶尔修改自己作文,有7%的学生从不修改自己作文,主要原因不知如何改,有5%的学生改作文由自己的心情而定,就没有改作文的意识。有87%的学生觉得修改作文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有7%的学生认为作文修改对自己有一点帮助,有6%的学生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调查这一内容,主要想了解学生有没有对自己的作文有过修改,并通过修改对自己的作文有无帮助,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希望自己的作文被修改但无从下手,作文修改很盲目。
5.你喜欢怎样的作文评改方式?
在40份问卷中,有50%的学生喜欢老师评改。有30%的学生喜欢家长评改。有15%的学生喜欢自评,有5%的学生喜欢小组评改作文。
调查这一内容,想了解学生对作文如何来评改,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方法。
6.
你觉得写作与你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在40份问卷中,有90%的学生觉得写作对自己的生活很有用。有10%的学生觉得有一点用。
调查这一内容,想了解学生有没有将写作有生化活实践相联系。看看所写内容是否来源于生活。
有以上可见,学生在写作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个人,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知识容量匮乏,视野狭窄。学生的生活除了校园就是家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不多。就课程来说,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到家长对艺体科目的学习和重视都不够,这就更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匮乏。学生回到家里要么帮家长干点活,要么和同伴玩耍,周末和节假日大多也只是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不多。知识的欠缺还造成了学生心理的劣势,那就是胆小、羞怯,尤其怕见生人,不能敢想敢说,这样给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足够的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要让学生写出具体、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要做“无米之炊”。
(二).教师因素
目前教育机制的缘故,应试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过渡到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枷锁,有的可能是急功近利——只要学生在考试能够写出一篇文章万事大吉。没有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心里面真要表达的东西。而是给学生一篇范文,一个模式,让学生去模仿甚至于抄袭背诵。因此就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学生个人的意志、想象、创造空间却没有了。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就失去兴趣甚至厌烦。
(三) .家庭、社会等因素
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由于外出打工,未能及时与孩子沟通,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在生活中缺乏锻炼,连最起码的生活本能都有爷爷奶奶代劳,如扫地、端饭、招待客人等,学生的思想同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贪婪、挥霍等。整体文化背景的落后,文化氛围的淡薄更是对学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有些根深蒂固。
六、改进措施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我校小学生“起步阶段”
整体习作及教师教学水平,我思考对策如下:
1.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作文。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切忌枯燥无味的写作知识讲解。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学会收集素材,真实快乐的表达。
2.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指导他们学会作文。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一定要用心去观察生活。一句话,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学生只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物,才能积累写作的素材,才感觉有东西可写,写起作文才能下笔如有神。这一习惯的形成最佳时期则是中年段。低年段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家人或亲人发生的事情很关心,大部分学生具备留心观察事物的品质;而中年段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家人或亲人发生的事情很关心;到了高年段,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观察仔细,记得清楚,大部分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欠佳。在动笔之前,如果进行收集资料,作文就更有素材可写,也能丰富文章内容。但资料的运用,有时会把学生引入误区,不知如何使用或乱用。这样的数据同时也真实地折射出了目前习作教学给学生身心带来的影响。
3.要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注重积累为我所用。
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学生只有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学生还要养成阅读课外书籍和背诵的好习惯,因为语言积累不能靠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更要有深刻而牢固的记忆。
4.要培养学生自改能力,促进习作水平提高。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中年级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可见,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可以这样说:不会修改作文也就不会写作文,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人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学生亲自修改作文时,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在反复动脑修改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思维,使表达、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自己受益。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要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长期训练,逐步培养。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修改,让每一个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学生要勤于动笔
6.加强家校联系。教师将学生每次的习作文章给出评语后,再由学生交给家长,并由家长给出反馈意见,共同促进及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后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