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初探开题报告
(2017-01-19 12:17:35)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初探开题报告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学生望而生畏的事情。三年级学生,严重存在无话可说、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东拉西扯、抄袭例文等现象。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是引导和训练小学生从写话成段、再到写段成篇的重要过渡,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中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三年级作文正是起步阶段的第一道门槛,是奠定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需要慎重对待。
我选定“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初探”这一课题。旨在“因地制宜”地为学生的作文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树立作文教学“以生为本、愉快作文”的思想理念,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起步作文写作方法。让作文成为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平台,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趣。“因地制宜”地为学生的作文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抄、套、编,假、大、空”现象,逐步转变为“用我手写我文,用我文抒我情”。并总结出小学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科学有效的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初探,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拓宽写作教学的领域,养成积累的习惯;提升起步作文教学的质量,补充、丰富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初步改变三年级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表达能力不强的现状。以期达到学生懂得写作方法、写作的技巧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由内容可写,都会写作文,知道些什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找出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找出问题,再根据问题教师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二)、文献法及个案研究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生活亲身经历,亲身感受。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每天下午观看天气预报,第二天早上到教室当“小小气象员”。
3、课外知识的积累。让学生每周看两篇文章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4、写作。让每周给一定的习作要求写练笔,不要求写得文章词句多么华丽,只要求会写,知道如何写。
5、指导读书,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6、续编童话故事,放飞想象的翅膀。《课标》将充满意趣的想象作文,列为小学生习作的样式,开辟了学生自由作文的重要途径,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经验总结法
得出本次课题研究的结论及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写作素材缺乏
小学生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缺乏对生活必要的观察了解,没有真实地体验,“心中积蓄”太少,作文成了无米之炊。要改变现状,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文章,就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随着季节变化,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农家小院,走上闹市大街,来到幽静的田野、树林,
参观花团锦簇的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丰富感性知识,陶冶情操。伴随一个又一个节日、纪念日的到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参与家庭活动,感受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去竞争,去品尝,感受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留心周围的变化,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多角度、多渠道的认识社会,鼓励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人,让他们心中充满对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热爱。引导学生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要用心去体会,善于发现,积极思考,通过联想和想象,对我们眼中的人和事,想出点意思,悟出点道理,品出点情趣,积淀出丰富的写作素材。此外,还应让学生在书海中徜徉,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滋养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这样既解决了习作材料问题,又促使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学生在写作时,还能借鉴范文中的写作技法,可谓一举多得。
2、习作语言单调,词不达意
写作语言知道,是作文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3、习作结构紊乱,中心不突出
结构紊乱、条理不清,中心不明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毛病,这是学生缺乏选材、组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能力,也是写作思维混乱的表现。教学中我们着重通过下列方法步骤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第一步,确立中心,列提纲。第二步,组织材料,安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第三步,整体设计,确定详略。根据中心,对全文进行整体设计,确定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4、作文形式单一
小学生作文形式单一是习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小学习作初步阶段,更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勇于创新。我们在教学中对同一命题能从新的视角入手确立主题,选择材料,不流于陈腔滥调。发人之未发、言人之未言,跨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给读者以思想启迪和精神鼓舞。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小组的选题。
针对三年级学生不会写作文的情况进行调研,确定本次课题的方向。
(二)、实施阶段(2017年月2日—2017年9日)
1、寻找问题制定解决方法。(2017年2月--2017年3月)
2、根据调查问卷形成可行性的方案。(2017年4月--2017年5月)当前三年级学生习作主要问题有:(1)、缺乏浓厚的兴趣。(2)害怕作文,有畏难情绪。(3)没有生活积累,无话可写。
3、过程性的内容(2017年6月--2017年9月)
三年级写作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听说写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写的习惯,训练学生听说写的能力。让他们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时观察、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物,自己收集写作材料,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素材才会越来越丰富。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如何积累课外知识。
(4)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针对三年级学生“我写我口”的特点,必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解决如何写作文。交给学生将习作的内容按一定的要求、一定的顺序,语句通顺的写下来 。
(6)修改自己与他人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或听别人读,找出自己(或他人)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能进行简单的修改。
(三)、总结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通过教学随笔记录自己的好的做法
2、通过论文总结教学经验
3、形成作文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
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撰写<<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初探>>论文一篇。
2、各阶段成果: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调查资料等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使学生能写完整、通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