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 |
分类: 佛教故事 |
如果僧团无法做到口和无诤,而且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找出若干条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而否定他人的看法,进而导致无益的争辩。如此,大家也就无法在语言上寻找到共同的方式。除了不做无意义的争论之外,口和无诤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利而去争讼。
林则徐将“慎独”挂在书房里作为自我警策的座右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修正口业、修行语言行为的重要。在佛教丛林规约里,为了避免常住的是非和纷争,在“六和思想”里将“口和无诤”放在第二位,要求大众同住,必须要做到语业清净,即在说话时,语气要谦和礼貌,要和颜悦色,不要因恶口粗声而引人不快;更不能因此而发生激烈的争吵,以至于肢体的冲突。口和无诤的理念来源和注解是四摄当中的“爱语摄”,在佛制戒律中的规定则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说爱语、柔软语、正语、真实语、实义语。
原则
这样的语言标准,大致包含有六个:
(1)仔细聆听,三思而后言;
(2)语音清楚,言辞得体;
(3)语气温和,出言诚恳;
(4)精练有度,避免晦涩;
(5)善巧方便,讲究方法;
(6)不扬他过,严守秘密。
故事推荐:
当你对待它们好时,它们会知道
善良着,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