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许你没太注意的颐和园里的桥-三孔旱桥

(2015-03-05 11:41:54)
标签:

文化

一、三孔旱桥

三孔旱桥始建于乾隆年间,由于此桥是虎皮岩和青砖砌成,所以才躲过了英法联军纵火的劫难,保留至今。

三孔旱桥位于“扬仁风”西墙外;“养云轩”东墙外。横跨于养云轩和扬仁风之间。是扬仁风和养云轩之间的空中通道。所以也有人称此桥为“三孔旱天桥”。所谓“旱桥”,即桥下不是走水的桥。

下《图一》用红字标出了三孔旱桥位置图http://s4/mw690/003Cf2AHzy6Qskl4191e3&690    游人之所以对三孔旱桥没太注意,是因为扬仁风和养云轩都是不开放的景点。两个看不见的院子之间的旱桥,有几人能注意它呢。不过要想看到三孔旱桥还是很容易的。

凡来游颐和园的游客,慈禧的住处是不能不看的。在游览完“乐寿堂”后,紧接着游长廊,这是必走的路线。穿过乐寿堂西配殿,是乐寿堂西跨院。西跨院北面是扬仁风的正门(此门不开)。西面是“长廊”的东起点“邀月门”。一进邀月门就踏上了“长廊”。这时向右看,即向北看,不过百米就是“三孔旱桥”了。

下《图二》是三孔旱桥的实景图

 

http://s11/mw690/003Cf2AHzy6QskTcjNgca&690

《图二》三孔旱桥前有一颗古松,由几根铁柱子支撑着它高大的树冠。靠扬仁风一侧还有两间硬山顶东房。

 

下《图三》让看官能看清三孔旱桥的全景,笔者修了原片
http://s6/mw690/003Cf2AHzy6Qsp2EsaVd5&690

 

 

图三》穿过最左边的桥洞,上台阶有一个小门可去“养云轩”,这是太监们的通道。

 

                下《图四》在三孔旱桥南面,靠扬仁风一侧,有叠石假山和山洞,通往扬仁风院内。

http://s9/mw690/003Cf2AHzy6Qsl4QFMQ78&690

 

下《图五》在三孔旱桥的北面,靠养云轩一侧有上旱桥的石阶。

 http://s16/mw690/003Cf2AHzy6QsovPy2z7f&690

《图五》乾隆帝从万寿山上下来,不用多走很多路,再向南走长廊,经邀月门,走扬仁风正门,直接由此上三孔旱桥,或去“养云轩”嫔妃的住处,或回“乐安和”自己的寝宫,即快捷又方便。这就是建这座三孔旱桥的作用。

到光绪年间,皇帝的寝宫“乐安和”被拆除了,嫔妃也被慈禧赶跑了,这座三孔旱桥还能有多大作用呢?

 

下《图六》是三孔旱桥及山洞由养云轩通到扬仁风院内的实景

http://s15/mw690/003Cf2AHzy6QsopYbtsfe&690

 

下《图七》是扬仁风院内全景

http://s14/mw690/003Cf2AHzy6QsokvTDDbd&690

 

下《图八》是《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局部。崇庆皇太后是乾隆帝的生母。图中描绘的是乾隆15年,即1750年,崇庆皇太后60寿辰的庆典场面。图中的文字是笔者加上去的。

 

下《图八》是《万寿庆典图》局部,文字是笔者加上的

http://s2/mw690/003Cf2AHzy6QsoejARjc1&690

 

乍一看,《图八》和《图一》的布局基本一样。但仔细一看,《图八》中扬仁风院子里多了一个很大的,口字型,两层楼房。这个建筑叫“乐安和”。是乾隆驻跸颐和园时的寝宫。虽然乾隆说了不在颐和园过夜,但皇帝的寝宫还是要有的。

看《图八》,乾隆的寝宫“乐安和”,东边是太后的住所“乐寿堂”,不论是走后院的侧门,还是穿过乐寿堂的西配殿,去“乐寿堂”给太后请安都很方便。“乐安和”西边的“养云轩”是嫔妃们随驾来颐和园的住所。乾隆想去“养云轩”,不用出邀月门走长廊,绕一个大圈,走“养云轩”正门。从自己的寝宫“乐安和”的二楼,走“三孔旱桥”,下桥就到养云轩正殿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此修一座三孔旱桥的原因了。

1860年“乐安和”被英法联军烧毁,慈禧1886年重修“清漪园”时,主要是为自己享乐,哪管傀儡皇帝光绪的事。所以皇帝的寝宫没有再重建。而是把扬仁风建成了自己的后花园。现如今,扬仁风院内只剩下了一个空荡荡的院落,水池和山坡上的“扇面殿”。

现在的扬仁风不对外开放,平常大门总是紧锁的。因为这院子现在是清洁工的临时仓库,里面放置了一些手推车、浇地用的水管子,、铁锹、绳子之类的工具。每当清洁工来取东西时,会把门打开。我就守在门口等着,趁此时进去照几张像,工人们也不会太为难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