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2015-01-07 22:51:26)
标签:

书谱

临帖

字法

分类: 书法漫谈

《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吴周剑

 草书的行笔速度较快,但是快中法度仍存,是在法度范畴内的性情挥洒。不要误以为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形容的是草书毫无控制的涂鸦。只有在法度之内挥舞手中的毛笔,才能出现龙凤的大气象,否则就是虫飞鸟舞。而且草书畅快之外也讲究精确,点画的细微差异就可能导致草法的失误以及笔势的不畅,因此草书是一种严谨与开张并存的书体。

    而这法度之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点就是笔法中的转折处。细观古代经典中的转折,无一不是驾驭的非常的结实以及精细。细细品位,不得不感叹古法难求,心中升起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

                     http://s1/mw690/003CdFBjty6P03D0nW800&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6/mw690/003CdFBjty6P03D8j714f&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5/mw690/003CdFBjty6P03Dic2oc4&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5/mw690/003CdFBjty6P03DGb8E84&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转折为两种笔法的合称,具体就是圆转和方折。圆转类的衔接其书风一般偏近于阴柔,主要体现一种静态,一种缓慢的自然流动。而方折类的衔接大都给人以阳刚之美,表达一种动态,是跳跃的起伏波动的态势;更进而言之,圆转技巧的持续性强,有一种线形伸展的魅力、而方折技巧的停顿与间隔使它更具有点的性格、节奏感更强烈。南宋姜夔有《续书谱》称:“转折者方圆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不欲滞,滞则不遒。然而真以转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因此草书中,我们应当做到转折并用。《书谱》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这一点在前面《书谱》间架结构归纳举例一文中提到过。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书谱》中出现的转折。

一、圆转

    圆转之笔,自古有“折拆股”之说,笔画前后始终笔心在点画中行走,且保持其圆润体形。书谱中圆转很多,因此体现出来流畅之美,造型十分的精巧。

   1.压笔转

    转角前笔锋渐渐下压,转角后笔锋渐渐上提,转角处笔锋与纸面接触最多,形成转角处略重的转笔。

    http://s13/mw690/003CdFBjzy6P09kVVXS3c&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7/mw690/003CdFBjzy6P09kUnFY66&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5/mw690/003CdFBjzy6P09l02S2ce&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2.提笔转

    转角前提笔,转角后按笔,转角处笔锋与纸面接触最少,形成转角处略极为空灵的转笔。

     http://s5/mw690/003CdFBjzy6P09sqqjO84&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3/mw690/003CdFBjzy6P09t4E82a2&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3/mw690/003CdFBjzy6P09tkw688c&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mw690/003CdFBjzy6P09tmdiM40&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3.较平缓的转

    还有一些转的角度较小的转笔,前后没有太多提按动作,显得较为平缓。细观《书谱》中这类转较少,大都有一个提按变化的过程。

    http://s1/mw690/003CdFBjzy6P0a92taMd0&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5/mw690/003CdFBjzy6P0a9hCFwee&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2/mw690/003CdFBjzy6P0a9TRtf01&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5/mw690/003CdFBjzy6P0aadk3Ybe&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二、折笔

    方折之笔,易见筋骨。能够体现一种阳刚、爽利之美。《书谱》的折笔变化非常丰富,方折的含义是在每笔在转换方向时,笔锋做阴阳面的交叉翻转。他的笔笔衔接痕迹明显,易使圭角暴露,对于表达线条运动的方向变化和节奏变化大有好处。以下分类参照素心园罗海明老师上课记录整理。

   1.原地折

         一笔结束,笔锋立刻翻到另一面,没有停驻和提按的过程,且十分迅速。

         http://s7/mw690/003CdFBjzy6P0afpGiWa6&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6/mw690/003CdFBjzy6P0afBWJ9df&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2.切笔之后再折

      上一笔结束之后,顺势做一个切的动作,用笔毫临近的一个面再写下一笔。中间切的时候有一段行笔过程。

        http://s6/mw690/003CdFBjzy6P0ajy4cd65&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1/mw690/003CdFBjzy6P0ajFEZc9a&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3.翻转笔面之后再折

      一笔结束之后,提笔,将笔毫锥面原地转换后再行笔,这种折法多和上一笔画有一个小小的重叠。

        http://s13/mw690/003CdFBjzy6P0anpGu8dc&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2/mw690/003CdFBjzy6P0anmA4Pbb&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4.搭笔

      这种折法很微妙,上一笔行笔结束后,笔毫大幅度提起,几乎离开纸面,只留一条细丝相连。

       http://s9/mw690/003CdFBjzy6P0avXQ24a8&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7/mw690/003CdFBjzy6P0awKyWy86&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5.断笔

      这种折法干脆两笔之间断开,重新起笔再写下一笔,是对节奏改变的一个较大冲击。

      http://s3/mw690/003CdFBjzy6P0aCDE8W32&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7/mw690/003CdFBjzy6P0aCIHb096&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6.转中带折

      这种折笔没有明显的圭角,应该是笔毫提按幅度很小,原地转笔后在折走,出下一笔。

      http://s9/mw690/003CdFBjzy6P0aHyc2sa8&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http://s14/mw690/003CdFBjzy6P0aHyefjcd&690——转折" TITLE="《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
       在平常的《书谱》临写中,我们要仔细观察转折处的写法及具体运用,要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写法,以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方圆结合,转折并用才是好的书法作品,大家还要多体会,多思考。

       转折的使用比例在不同时期不同书家笔下是不同的,而这正是他们的特点之一。例如张瑞图的作品多方折,而八大山人的作品则多圆转。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学会转折的技法,再灵活运用,写出自己的性情来。

      

 

        注:本人非专业书法理论工作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所论述内容,多为近年来从师友还有各种书论中积累所得,难免有错漏之处,且用语非专业书法名词,行文粗陋。恳请读到文章的朋友,能够提出批评和意见,本人虚心接受并改正,谢谢。
      

   

吴周剑,书法爱好者。

电话、微信:18222916480

qq:9605819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