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题03议论文递进式(纵式)结构训练

(2020-12-28 21:04:35)
标签:

教育

育儿

文化

分类: 中学教育

1、特点

就是后边的论证是在前边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不能随意改变顺序。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的顺序,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

2、常见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种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1)提出问题:即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的论题。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分析问题:即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解决问题:即结论,是文章的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在实际写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可任写一个部分,或者一个详写,一个略写。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3、课文回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提出问题(是什么):梁惠王向孟子提出“民不加多”的问题

分析问题(为什么):孟子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比喻说理: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不尽心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解决问题(怎么办):提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施仁政,(徐徐语文坊精编)行王道

分论点一:王道之始(三组排比)

不违农时、不入洿池、以时入林  (养生丧死无憾)

分论点二:王道之成(四组排偶)

树之以桑、畜养猪狗、勿夺田时  (黎民不饥不寒)

庠序之教、孝悌之义       (懂教化知礼义)

分论点三:王道之心(比喻对比)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对比“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残忍

“非我也,兵也”比喻“非我也,岁也”的荒唐

4、其他示例:当代青年是大有希望的

提出问题:当代青年是大有希望的

分析问题:当代青年为什么是大有希望的

1)当代青年不盲从,爱思考

2)当代青年不懦弱,有力量

3)当代青年不守旧,敢创新

解决问题:当代青年要珍惜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

5、试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人要严于解剖自己”这个论题编写一个写作提纲(答案见下边)

6、也可以在议论文的某一局部采用递进式。

示例(1):人要严于解剖自己

提出问题:人要严于解剖自己

分析问题:人为什么要严于解剖自己

1)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2)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包容他人

解决问题:人该如何解剖自己

1)对自己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提前,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2)光有自知之明还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3)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懂得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怎么办”部分的递进式

示例(2):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

提出问题:读书人是幸福人

分析问题:读书人为何是幸福人 

1)阅读能增广人的经历和经验

2)读书更能感化和陶冶人的精神                         

3)读书能使人向善避恶,变得情趣高雅、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

“为什么”部分的递进式

示例(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提出问题: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问题

分析问题:孟子给梁惠王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解决问题:孟子告诉梁惠王怎样才能“使民加多”

分论点一:王道之始

分论点二:王道之成    

分论点三:王道之心

“怎么办”部分的递进式

7、练习:为“知识与能力”和“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论题分别编写一个局部采用递进式的议论提纲。

示例(1):知识与能力

提出问题:什么是知识,什么是能力。

分析问题:既要重知识,更要重能力

1)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2)能力是知识的归宿              

3)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为什么”部分的递进式

解决问题:努力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能力

示例(2):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张烁 人民时评2020年42日)

提出问题: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分析问题:因为只有挥洒劳动的汗水才能理解劳动的内涵,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决问题:怎样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分论点一:把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各学段

分论点二:还要创造条件,全社会协同支持

“怎么办”部分的递进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