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
(2013-08-05 09:03:01)
标签:
经验心态职场财经 |
分类: 道德经与领导力 |
道德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却看不见,称它为“夷”;听它却听不到,称他为“希”;摸它却摸不着,称它为“微”。这三方面都不能穷究细问,所以它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从上面看它不明亮,从下面看它也不晦暗。绵绵不绝不可名状,然后又回归于空无虚无。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叫做“惚恍”。迎上去看不见它的头;跟随它看不见它的尾。把握过去早已存在的“道”,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能够了解借鉴古史经验,这叫做“道”的规律。
管理解释:
高级领导者对“道”的认识把握,不能像一般物质的认知那样,可以通过视觉可以看到,通过听觉可以听到,通过触觉可以触觉到。“道”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它不受人的意志为转移,表面不可知,实则却实实在在起着巨大作用。不可不敬畏,不可不尊从。前面看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非常神秘的虚无称为“惚恍”。实际上管理中的艺术性也具有“道”的特征。不好感知但需要遵从。比如说领导力训练中的“教练”是作为一种领导哲学,可以称之为领导之“道”。Ro ger D.Evered 把教练看作一种从传统管理上迁移的一种范例。传统管理强调控制、秩序和服从,相反,教练则致力于发现那些使得人们能够更充分地、更有产量的贡献行为。另用得更多的是爱心、扶助、辅导等方式。教练的本质是助他,利他。
当然“道”只有跟“术”密切结合起来,才更有实施性。“道”是原则,是方向,“术”才告诉我们如何具体执行。比如如何把控由原来的传统的控制式的领导艺术转换为教练式的领导艺术,紧紧把握原则,还是觉得没有感觉,不能感知,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下九种技术把教练之道具体化。
教练技能和技术[1]
1、与团队成员沟通清晰的期望:好的教练就是需要告诉成员清晰期望,对于职位的期望是将来判断绩效的标准,因此成为教练的一个基点。
2、
教练需要与成员建立亲密的私人关系
3、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时要有耐心,要仔细观察成员非语言沟通的部分,要努力抓住事实和情感本质。
4、
5、给予情绪支持。作为教练应该对于成员的情绪化问题提供积极的有益的支持。比如说:“我喜欢你昨天做的一些事情,但是我有一些建议可能会使你更接近高绩效。”
6、反映内容或含义。教练要善于总结和概括团队成员的所说的全部内容。
7、给出一些温和的建议和指导:一次给出的建议不用过多,给出太多的指导有时反而妨碍双向的沟通。温和的建议中尽量多使用“可能”这个词,少使用“应当”。
8、
9、
9、称赞好结果。教练往往通过赞扬好结果以给予鼓励和正强化。比如一些有效教练在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获得杰出结果时会欢快地大喊;其他人则赞赏地鼓掌。
通过以上具体的教练之术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教练之道,同时更重要的我们对我们整个大千社会的“道”的把握可以做一管窥。特别是如果我们把握过去早已存在的“道”,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可以通过了解借鉴古史经验,使我们更多的管理决策符合“道”的规律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领导力(美)安德鲁.J.杜柏林著
怀着布道的心境,弃掉夏花之绚烂,舍弃我熙攘之藩篱,兼历史长河中果实之厚重,蓄现代管理之精髓,让我们一起拉开《道德经》与领导力的大幕,去缓缓地拥抱体验我们那个躁动的心灵,去踏上我们找寻自己的漫漫征程。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 bestleadership
版权声明:本博客日志图文均属中央财经大学李永壮博士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下载使用。约稿、媒体采用或商业用途请用以下方式联系:
Email: liyongzhuang507@163.com
QQ:
微信:Liyongzhuang_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