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2019-06-09 21:06:15)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以及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以及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究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要学生把理论知识联系并贯彻到实际活动中去,从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认同结构决定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色素提取与分离的操作

2 教学难点:

实验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我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将实验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课前安排学生完成导学案,理论课由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组织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同时展示实验注意事项,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及时规范学生的操作,降低错误的发生率。实践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分组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务。小组间在试验后可互相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即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缩短实验的时间。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下载实验视频。

2)实验材料准备。

3)推测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做到心中有数。

4)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组,层层递进探究。

 2.学生准备

(1)预习本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步骤等并完成导学案。

2)复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二)、理论复习,导入课堂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内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 那么色素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利用这样的特性我们如何提取和分离色素呢?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通过层层设问,促使同学回忆理论课中讲到的原理和方法。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然而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快,反之则慢。

(三)、实践课------分组探究,教师从旁辅导

1、【探究一】研磨过程的探究

 

    A1

    A2

A3

 

材料

研钵中加入5克剪碎的三叶草叶片

研钵中加入5克剪碎的三叶草叶片

研钵中加入5克剪碎的三叶草叶片

加入不同化学药品

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和乙醇

加少量二氧化硅和乙醇

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

 

绿

 

绿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2、【探究二】滤液荧光反应

 

对着光源

顺着光源

结果展示

 

 

颜色

绿色

红色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为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现红色,称为荧光现象;

3、【探究三】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淹没与否的探究

 

B1

B2

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淹没与否

淹没滤液细线

不淹没滤液细线

结果展示

无清

晰色

素分

离现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n(四)老师总结:-------n 技巧点拨

 

 

色素种类

(由上而下)

色素颜色

色素含量

扩散速度

胡萝卜素

橙黄色

最少

最快

叶黄素

黄色

较少

较快

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多

稍慢

叶绿素b

黄绿色

较多

最慢

1.从色素带的宽度可推知色素含量的多少;从色素带的位置可推知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

2.在滤纸条上,相邻两条色素带间距离最宽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相邻两条色素带间距离最窄的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通过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领会实验的精髓所在,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 板书设计

()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4.分离色素5.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五)、实验结果分析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该实验,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药品、实验现象等都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很好地实现了该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本实验设计中的最大亮点在于:教师将验证实验改成探究实验,不同的实验小组探究的方向也不同,探究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实验探究方向单一、探究目的单一、探究过程单一、探究结果单一的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和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质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本节课除了老师设计的探究实验,本实验还涉及到多种问题的探究,时间关系难以一一扩展。教师应提前再多做几组实验,以呈现最理想的色素带供学生认知和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