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

标签:
教育 |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教材分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本节主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这是学好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同时要求学生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并且本课也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来类推地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些概念,尝试对学生类比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创新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中更好运用数学作准备。
教学重点:1、理解有关不等式组的概念。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重点突破办法:在本章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本节主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因此让学生从字面上来推断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并请大家交流后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猜想和推断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关系后,能更好的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和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数轴上确定解集。
教学难点突破办法:一般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由四种基本类型构成,它们的解集、数轴表示,学生很难确定,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探讨最简捷的途径,用顺口溜的方式解决问题,即:大大取大;小小取小;比小大,比大小,中间找;比小小,比大大,解不了(无解)。
学生分析:学生在本章第四节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分三步进行: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本节我们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因此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猜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本节所选例题也真正的实现了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1、采用复习法查缺补漏,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尝试指导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学习方法:1、学生要深刻思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5`):
让学生从字面上来推断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并由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引人课题。
学生活动:猜想和推断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想一想(10`):
出示一个实际问题,请大家先理解题意,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那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解答,让学生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来类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
学生活动:找出已知条件,列出所有的不等关系。互相讨论,类推概念。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互相补充解决问题。
2、做一做(5`):
这是例题部分,但既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每一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因此必须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才能求它们的公共部分。在这里求公共部分是重点,而求解不等式的解集在上一节已做了练习,因此没有必要把求解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全部写出来。所以出示不等式组,分析讲解注意事项即可。
(三)尝试反馈(10`):
试一试:随堂练习解不等式组。
学生活动:学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应用拓展(10`):
一般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由四种基本类型确定,它们的解集、数轴表示如下表:
(设a
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 |
解集 |
图示 |
口诀 |
x>b |
x>b |
|
大大取大 |
x |
x |
|
小小取小 |
x |
a |
|
比小大,比大小,中间找 |
x>b |
|
|
比小小,比大大,解不了(无解) |
(五)归纳小结:
1、学生谈本节收获。(2`)优等生谈重点学到什么知识,上进生谈体会。
2、教师小结:(2`)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要求会解有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六)布置作业(1`):
为了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我把作业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优等生做1,2题,上进生做1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