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七爷祭灶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文史 |
如今虽然习俗不存,祈求全家吉祥的情感仍在。
在何姓大家族中,我爷爷排行第九,排行第七的爷爷是他堂哥,我们孙辈都叫他七爷。七爷老伴早逝,留下一儿一女,姐姐叫恩红,弟弟叫恩佩,他们借住在我家西跨院三间北房里,住了大约有六年时间。平日,只有七爷和他女儿常住,我们叫她红姑。他的儿子恩佩不在北京工作,我们称他小叔。小叔是学农业科技的专业人才,在塘沽上班,每逢假日,他才回北京看望父亲和姐姐。
小叔中等身材,年轻漂亮,身着西服革履,小分头梳得十分整齐,好像还抹着头油,一丝不乱,黑亮黑亮的,走起路来挺着腰板儿,大步流星,真是一表人才。他一回来,我特别喜欢听他讲他搞设计的故事,喜欢玩儿他包里的一个黑皮盒子,打开里面是各种专业绘图、测量工具。有圆规、鸭嘴笔、画图板……等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物件,他是农业机械设计的工程师,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些工程科技专用仪器和看他如何使用,所以我特别敬重他。
七爷已经是近七十岁的老人了,剃光头,留着山羊胡子,叼着旱烟袋,身上总是穿着中式的大襟衣服,缅裆裤,一派老北京人的装束。我现在画老北京风情画,画老头儿的形象时,脑海里就经常浮现出七爷的样子。
七爷毛笔字写得很工整漂亮,经常是戴着老花镜,心无旁骛地看那些竖版的古书。
我们几个孩子最爱听七爷讲故事,他讲起三国、聊斋、民间传说绘声绘色,声调有高低,手脚带比划。每当吃过晚饭,我们几个孩子,就聚到七爷屋里,请他给讲个故事吧!他是有求必应,对我们这些孩子,极有耐心。七爷给我们讲了很多《聊斋》里的故事,对我算是志怪、鬼神文学的启蒙吧!
七爷对年节的祭祀活动,是十分上心的,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仪式。七爷长年供奉着灶王爷佛龛,一张木版水印的粗劣的画上,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并坐的画像。每到祭灶那天,一大早七爷就到西四牌楼买回糖瓜(用白色麦芽糖做成瓜形的糖)等供品,上午就在灶王爷像前的小桌子上都摆好了。
到了吃晚饭前,就开始送灶王爷升天了。传统祭灶只能男人参加,我是男孩,每次都陪着七爷祭灶。只见他先点燃蜡扦儿上的蜡烛,再烧一炷香。退后一步,作揖磕头。再揭下佛龛上的画像,先把糖瓜在灶上烧化,把白色的糖液抹在灶王爷嘴上,接着在院子里放几缕干草,还往地上洒一些水,说是给灶王骑的马准备的草料和饮水,最后点火烧掉灶王爷的画像,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上天言好事,好话多说,不好的话少讲。”又作揖,又深深地鞠躬,整个过程满脸的严肃认真。看着纸灰被风吹起,这就是灶王爷上天了,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一年的作为去了,七爷就静等着年三十再请一张灶王爷画像贴上,那就是为一家降吉祥了。
七爷特别疼爱我,听到胡同里有小贩的吆喝声,总会看看是卖什么吃的,给我买些。有一次卖甑糕的来了,七爷拉着我赶紧出门,叫住小贩,给我买了一块。这是我头一次吃又甜又糯的甑糕。我曾画过一张卖甑糕的民俗画,就来自七爷给我买甑糕的记忆。
我亲爷爷在我父亲十七岁时就得病去世了,所以我始终把七爷当成自己的亲爷爷,深受七爷的关爱,他是我童年生活中永远不能忘记的长辈。(何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