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兵团战士btzs
兵团战士btzs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590
  • 关注人气:1,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风景:老饭庄东兴楼

(2022-12-19 20:36:02)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分类: 文史
老北京风景:老饭庄东兴楼


      老北京城的饭庄名字,以“堂”为最大,里面有戏台,可以唱堂会,但一般不接散客。可谁家也不能天天摆大席、唱大戏。所以面积小些,要吃饭可以随时进出的“楼”就更亲民,人气旺盛。当时京城八大楼都是以经营鲁菜为主,而东兴楼,就是八大楼之首。

  说起鲁菜,那可是北方人普遍都喜爱的菜肴。鲁菜的发端是二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两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经济发达,地势依山傍水临海,文化经济的发达,食材的丰富,就有了对饮食高档次的需求和研究。生于山东曲阜的孔夫子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和众弟子的身体力行,也推动了鲁菜的发展。在贵族的钟鸣鼎食中,鲁菜渐成体系。此地厨师技艺高超,菜味纯厚,煎、炒、烹、炸、腌、烤、炖、糟,手法齐全。到宋朝时,鲁菜已成了北方菜的代表。元、明、清定都北京以后,历代帝王都喜欢北方口味的菜肴,于是鲁菜成为宫廷御膳房的珍品。清乾隆皇帝曾八次驾临孔府,更促进了鲁菜向高、精、尖的迈进。

  在1902年,东兴楼在东安门大街路北创建,它属于山东胶东菜系,主要特点是清、素、鲜、嫩,油而不腻。虽店号为“楼”,其实并没有楼,它的左邻右舍都是高官府邸,又紧邻皇宫,楼盖高了,不有窥视皇宫之嫌吗?东兴楼实际是一座前出廊后出厦的大四合院,房虽不高,但自开业后就食客盈门。一是地理位置好,坐落入宫要道,毗邻繁华的王府井、东安市场、大戏院,这些地方都是达官、文人常出入之处;更要紧的是它的菜好,遵循“店要好,菜先好;菜要好,料先好;做菜一分一毫不能凑合”的经营之道。据说当时它用的顶级的鱼翅、海参、燕窝、银耳等,都来自御膳房。它的招牌菜主要是葱爆海参、酱爆鸡丁、糟熘鱼片、干炸小丸子、油爆双脆等等。

  就说它的“油爆双脆”吧,其实原料是常见的猪肚尖和鸡胗(就是猪和鸡的胃)。本来这两样东西都是要久煮才能吃的,但在这里,经过高超的厨艺,烹制的是口感脆嫩滑润,清鲜爽口。最绝的是颜色还一白一红,交相辉映下大大刺激了顾客的食欲。这道菜特别能显示厨师的手艺,只见他精心调制配料后,眼疾手快,把锅里的东西向上一抛,空中打个滚再落入锅中,液体固体连在一起,连颠三五下,刚好熟了。出锅盛盘,那真是色香味形兼备,趁热吃又嫩又脆,寻常的材料,做出了不寻常的口味。清代文人袁枚对这道菜给予了极高评价。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也对此菜赞赏有加,他认为东兴楼的油爆双脆已达到标准了,“炒出来红白相间,样子漂亮,吃在嘴里韧中带脆,咀嚼之际自己都能听到咯吱咯吱地响。”

  其他的招牌菜也都是做得精致,恰到好处。据说鲁迅先生对它的酱爆鸡丁就很喜爱,在他1932年2月27日的日记里就曾写道:“午后胡适之至部,晚同至东安市场一行,又往东兴楼应郁达夫招饮……”名人的光顾,自是增色,但饭庄自己的菜肴质量、特点,经营有方,服务周到等,才是传承不衰、名声在外的根本啊!

  东兴楼老店在1944年因故关闭了,1982年在东直门内重开,现已有了多家分号。时代翻转变迁,美食佳肴却是永恒。(何大齐 图 木玉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