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金风送爽吃烤肉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文史 |
烤肉
每逢秋天,家里长辈都会选择一天的晚餐,全家吃烤羊肉。在一个秋风轻拂的好天气,我跟着母亲一大早就到门口菜市场“羊肉床子”(羊肉铺)选口外的羊肉。口外羊就是张家口以北的草原上养的羊。草原上草的品质好,所以羊的膻腥味儿小。经过漫长的夏天放养,到了秋天羊肥嫩、肉鲜美。母亲和羊肉铺的掌柜说好要“上脑、黄瓜条、三叉”,这些部位是羊肉最嫩的地方,约(称)上四五斤,告诉掌柜这是要烤羊肉用的,让他给切成薄片。羊肉铺有专门切片的大长刀,只见掌柜将一块湿布盖在羊肉上,一手按着羊肉,一手挥刀。四五斤的肉一会儿工夫就切成薄如纸的肉片了。他把这红白相间的羊肉片用荷叶包成几份,放入母亲的菜篮子里。
回到家,母亲把葱去皮切成一寸多长的葱丝,姜洗净也切成细丝,然后把羊肉、葱、姜都放入一个大瓷盆里,倒上酱油、香油,用手抓拌均匀,盖上盖子腌制入味。我在旁边围着看,时不时打打下手。真嫌时间过得慢,就盼着日落西山,能吃到烤肉。
好容易盼到天黑了,工作的、上学的都回来了。大人在院子中央摆上木方桌,怕铁桶烫着桌面,上面放了一块石板,把烤肉炙子放在石板上。盛肉的大盆放在桌上。我事先把院内干枯的果树枝都准备好了,大些的早已劈成短木条,把它们放入炙子下层放燃料的箅子上。一大家人都围在桌子四周,每个人都备有一双长竹筷子和一个瓷盘,长辈们还要烫一壶黄酒。
一切就绪,用旧报纸点燃了果木柴。大火越烧越旺,火苗子从上层烤肉铁箅子的缝隙里冒出。奶奶先动手,用筷子夹一些腌渍好的羊肉及葱姜放到箅子上,只听“刺啦”一声,一股白烟蹿起来,肉香四溢,赶快用筷子翻动肉片,不到一分钟,肉变了色,熟了,赶紧夹入盘中趁热吃。如果烤时间长,肉就老,不好嚼了。其他人也跟着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地烤起来,趁着火热劲儿入口,真是又鲜又嫩。
炙子像一口大铁锅那么高,每个人都站着自己动手烤肉,这种吃饭的方式新奇、透着豪爽。因为这种少见的吃饭方式,我们这些孩子都兴奋不已;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也放松了,杯盘交错,朗朗畅谈着。
夜晚,火光、灯光交相辉映,院子里充满了扑鼻的肉香、“刺刺啦啦”烤肉声、大人孩子的欢声笑语。连我养的那只狗,也兴奋地在我脚边蹭来蹭去,我时不时夹些肉给它,它竟然扒我腿上不下去了。最后上主食,是一笸箩外面买的芝麻烧饼,搭配着再喝一碗小米粥溜溜缝儿,真是周身舒畅!
院子里飘散的轻烟,乌黑黑的炭火,烧烤的香味,使普通人家秋季的一顿晚餐,变成了一家老小忘情的狂欢节。正是:“莫笑贪吃众生相,家和食美风送爽。”
炒麻豆腐
我常常怀念少年时母亲做的、北京人饭桌上独特的炒麻豆腐。
离我家只有几步之遥的西四牌楼东大街路南,有一家专门生产粉皮和淀粉的作坊。我常去这家买东西,一进店门,就能看见生产车间。屋子中间有一个大大的水池子,正对池子的房梁上吊着一个木质的十字架,四角用绳子拴着一个大布口袋,圆鼓鼓的,不断地向大池子里滴水。这里面装的就是刚制成的淀粉,等沥干水分,就成大块雪白的淀粉了。店主是位矮胖的老头,有人进来要买淀粉,他就用手掰一块儿,上秤约一下,按分量论价。因为做淀粉用的是绿豆,所以水池子中的水呈灰绿色,这就是老北京人爱喝的豆汁。水池子底部沉淀着灰绿色,像稠粥一样的东西,就是北京人也喜欢吃的麻豆腐了。这是做淀粉的下脚料,就像豆汁一样,不爱喝的掩鼻而过,喜欢的则爱不释口。因为是做淀粉的下脚料,所以价格也很便宜。
虽然那时老北京饭馆里常年有卖炒麻豆腐的,但一般老百姓家庭都还是自己做。立秋以后吃,一是天凉了,食欲也大增了,再就是这绿豆制品下脚料,天热很容易坏。虽说爱吃它的人,喜欢的就是和豆汁一样的发酵酸味儿,但那是天然的味道,不是食材腐坏造成的。
所以,每到秋天,就常有小贩到作坊趸来豆汁和麻豆腐,推车或挑担走街串胡同,边走边吆喝:“豆汁来——麻豆腐!”家里人也都好这一口。豆汁就不用说了,只是这麻豆腐,与豆汁同色同味,但买回来是稠糊糊的,闻一闻有股酸馊味,这可怎么吃啊?别着急,经母亲一番炒制,简直成了餐桌上秋天最下饭的菜。
主料麻豆腐不值几个钱,可是配料却十分讲究。首先要准备羊尾油,就是绵羊那个大圆盘的尾巴,里面都是雪白的羊油,买回来切成小油丁儿。还要准备上好的豆瓣酱、青豆、雪里蕻末儿等等。先把葱白切成段儿、姜切成丝,把羊尾油丁儿放入铁锅煸出油来,再加入葱姜炒出香味,随后加入豆瓣酱炒匀,再倒入麻豆腐。一边炒一边加少量的水,勤翻动,一定要掌握好稀稠度。北京有句土语,说“炒麻豆腐——大咕嘟”。在炒制时,要防溅出的汤汁烫着手,所以左手要拿锅盖半虚掩着。快要出锅时加入用水焯好的青豆、洗净切碎的雪里蕻。你再看吧,已经初见雏形:青灰色的麻豆腐配上碧绿的青豆、深绿色的雪里蕻、白色的羊尾油丁儿,有时母亲还撒上诱人的嫩韭菜末儿。看看颜色,闻闻香味,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还不算完,母亲将炒好的麻豆腐出锅装盘,用勺子在中间挖出一个凹槽,倒入香油炸的红辣椒油。只听刺啦一声,香辣味扑鼻,中间是红辣椒油,盘子周边泛出一圈白羊尾油,红白之间是灰绿的麻豆腐,上面布满青豆、雪里蕻、韭菜末儿。我盛上大碗饭,就着这盘营养、养眼、好吃的佳肴,别提多香了。
麻豆腐,一种廉价的下脚料,能做出如此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也是北京人聪明智慧的产物了。(何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