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豌豆黄儿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文史 |
豌豆黄儿有粗、细之分。相传当年的一个春夏日,慈禧正在北海静心斋歇凉儿,忽听墙外传来敲铜锣和吆喝的声音,忙问左右这是干什么的?太监禀报是卖小吃的,太后一时兴起,传令将此人召来。小贩见老佛爷忙跪下,双手呈上豌豆黄儿,慈禧尝罢赞不绝口,命将此人留在宫中,专为皇家做豌豆黄儿了。此传说虽流传很广,我始终持怀疑,要是大街上卖小吃的响声,老佛爷住处都能听见,那以北京的吆喝叫卖声之多,她还不嫌乱?不管怎么说,从此豌豆黄儿正名为宫廷小吃之一。当然,宫里和达官们吃的肯定是精细制作,专用张家口的花豌豆,剥皮煮熟过细筛,加白糖桂花,待凝固后冷藏成形,吃时切小方块,色泽浅黄,上面点缀鲜红的山楂糕片和蜜枣条,尝一口甜甜沙沙,入口即化,真是色香味俱佳。北海的仿膳饭庄就经营此物,延续至今。
老百姓吃的做法当然就没这样精细了,所以称糙豌豆黄儿。
那时胡同里经常来卖豌豆黄儿的,他们推辆独轮车,车铺蓝湿布,上置一块干净的大案板,这两样铺陈更突出货物色泽的鲜亮。卖货的响器是敲锣加吆喝,进胡同后,先敲铜锣,铛铛铛声响后,一手拢住耳音,开嗓长声悠扬:“哎——这小枣的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哟!”听这吆喝声,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缠磨大人,或领出门,或给点儿钱自己买去。那时零食少,点心也不会经常买,这豌豆黄儿绵软细腻,入口满嘴豆香,当然就是老人、孩子最喜爱的甜点了。只见这独轮车上倒扣着好几个砂锅,听小贩说,他们是头天把豌豆先泡几小时,夜里起来文火煮,必须守在旁边不停搅动,看成稀粥时,将浮在上面的豆皮儿捞出,放砂糖,加些做豆腐用的凝固剂,再加些泡好的红枣搅拌,放进一个个小砂锅中冷却。上午要出去卖货时,把它们都倒扣在车案板上。有人来买,再现场轻敲砂锅外边儿,从里面倒出,切成菱形块售卖。用砂锅冷却盛放,一是干净,二是保存的也好。虽称为糙豌豆黄儿,只是制作没那么精细罢了,上面的装饰果料也少,但都是豌豆黄儿,可价格却天壤之别了。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豌豆黄儿是周总理招待宴席上指定的点心,虽不知他食后心得,但我想他一定会颔首称赞。
豌豆黄儿有三百年历史,虽然传说得到慈禧青睐而扬名,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味道、价格,都扎根在了民间,才能长久不衰。有首诗里说:“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
现如今,中、西糕点数不胜数,孩子们的零食都吃不完。国家对食品卫生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入口的东西当然就得进正规商家了。想吃这口,一年四季倒是都有卖的,但只能去正规的小吃店了。(何大齐图 木玉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