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邮戳 |
分类: 邮文 |
彩签(上图)
农光里邮局坐落在北京东三环外的劲松、潘家园一带,许多年来,在众邮友眼中基本属于不显山不露水、默默无闻的那种邮局。因为偏僻冷清,前几年,笔者就经常到这里来买新邮发行时卖不掉的首日封。
壬寅虎年就要到了,谁都没有想到,农光里邮局竟然蹭着虎的热度火了起来。
今天(12月22日),农光里邮局同时启用了四款“虎”邮戳(这种情况,在京城也不多见),且都是近来特别受广大邮人青睐的品种,它们是:彩签、彩戳、临戳和文化日戳。
农光里邮局今天自打早上开门就一直处于爆棚状态。本就不太大的营业厅被邮人挤得满满的,营业厅被分为三个区域,一个在售卖彩签的封卡及接受寄件,一个是刷彩色机戳的范围,另外一处则是在加盖两款储墨式日戳。
彩签有1.20元和0.80元两种面值,被分别贴在自制的封和片上,这算做一套,售价12元,不可拆卖。此签的有效期到3月31日。笔者感觉到,彩签的身价已远不如以前,距离“亲民白菜价”已经不远。
等待刷彩色机戳的队伍比较长,迟迟不见缩短,笔者十八点离开邮局时还有不少邮人在那里耐心等待着。这其中,有经常调整金额、调整打印位置的原因,应该也有邮政人员头一遭操作不熟悉的缘故。
一把临戳和一把文化日戳放在同一个地方供邮人使用,它们都是储墨式的,日期均可调整,这种戳的戳芯在骨架内上下翻滚,整得人很闹心;用不多久就得加墨,墨少了、墨多了,还有墨的质量,都使得盖出来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不怎么好。
有位邮友问了:农光里是如何与虎“搭界”的?原来,农光里这一带的原名叫老虎洞,这老虎洞与东侧的原虎城村相传为元代养虎的地方。元末明初虎园废弃,后来此地逐渐形成村落,并以老虎洞为名。而农光里之名则缘于上世纪50年代,这里曾是华北农中机械总厂的宿舍。
农光里门前有个公交车站,现在叫做“农光东里”,以前这站名就叫“老虎洞”,笔者今天听农光里邮局的资深员工贾师傅说,他1981年从学校毕业便到这里上班,对这里很是熟悉,大约是在上世纪的1987年公交站牌就由老虎洞改成了农光东里。刘大有先生今天在农光里邮局也不无感慨地说:我清楚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城区内的28路公交车的两端就是朝阳门和老虎洞。
虽然,当年的老虎洞如今早已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附近的老百姓口头说起时,仍称此地为老虎洞。
彩戳(上图)
文化日戳(上图)
临时日戳(上图)
人满为患的农光里邮局营业大厅(上图)
邮人在等待购买贴有彩签的封和片(上图)
等待刷彩色机戳的队伍(上图)
刷机戳的热闹场面(上图,张燕荣女士提供)邮人在加盖文化日戳(上图,张燕荣女士提供)
邮人在加盖临时日戳(上图)
邮局的资深员工贾师傅在工作中(上图)
农光里邮局的铭牌(上图)
邮局内的装饰(上图)
储墨式文化日戳(上图)
储墨式临戳(上图)
某邮友制作的四首日半成品(上图)
农光里邮局的日戳(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