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糊涂了”原来是病闹的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杂谈 |
分类: 养生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 徐俊
最近,一部名为《困在时间里的老人》的电影在国内上映,引起了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关注。记忆力下降、经常记错时间、总是迷路、无法顺利说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别再觉得自己是“老糊涂了”,这些症状很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表现,需要重视起来,早预防、早诊治。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疾病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其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五大致死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2015年全世界罹患痴呆的人数约为4747万。而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成年人痴呆患病率为6%,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3.9%,该病成为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3.50%。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痴呆患病人数居于世界之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患病率和医疗花费率还会继续升高。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其发病与遗传、社会环境、生活方式都可能有关。年龄增长、女性、吸烟、中年高血压与肥胖、听力损害、脑外伤、缺乏锻炼、社交孤独、糖尿病及抑郁障碍等都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其病理改变早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15年至20年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危险因素相关人群应尽早进行检测,早期给予干预措施。
测一测您有没有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第一,直观的记忆力下降,特别是对于情景记忆的障碍,患者可能会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出现记忆缺失,甚至彻底遗忘;
第二,对事情的规划能力下降,以前可以亲力亲为的事情,现在需要他人的帮助,甚至完全失去了对于事情的控制力,即使是熟悉的工作也难以完成;
第三,对于时间和地点的认知模糊不清,记不清具体时间,经常迷路;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退化,时常对自己的遣词造句产生质疑,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意思;
第五,经常错拿和错放东西,或者忘记事物本身的功能,例如将电水壶错放在煤气灶上进行使用,并意识不到有错;
第六,对事物的判断力下降,误食一些不能吃的东西,例如将香蕉皮当做水果食用;
第七,空间感丧失,如经常摔跤、近在眼前的东西也无法拿到等;
第八,在社交方面产生退缩行为,抗拒社交活动,对于跟陌生人接触的一切行为产生抵触情绪,质疑自己能否完成此类任务;
第九,情绪变化出现抑郁倾向,假如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从未得过抑郁症,但在步入老年之后突然患病,那么这便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
如果您已出现两个及以上症状,建议尽早就医。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控制慢性病很关键
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均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因此,积极采取防治慢性病的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行为,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特别对于老年人群来说,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主要包括:
第一,身体质量指数(BMI)即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需控制在18.5kg/m2至23.9kg/m2的范围内,不宜太廋,也要避免肥胖;
第二,需积极治疗和管理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第三,在日常休闲中,建议多进行下棋、演奏乐器等智力相关活动,并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
第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证优质睡眠,健康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豆类、坚果等,并控制红肉、油炸食品的摄入。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降低提前患病风险
睡眠问题、精神压力大、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等都会让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增加。其中,睡眠不佳是困扰青中年人的一大问题,睡眠是大脑清除垃圾的过程,睡眠过短或睡眠质量差都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减少,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此外,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人们更喜欢食用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加速大脑的衰老,并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除了睡眠问题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心理状况不佳也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关。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生活中重复性负面思维会导致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两种有害蛋白质的大量沉积,也就是说,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
照料患者需有耐心
亲属也应注意健康
如何进行有效的照料,是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亲属面前的一大难题。
首先,家属需做到对疾病有充分的认知,改善自身心态,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耐心,保持积极面对疾病的态度。
其次,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医生采集数据和询问病史时,提供必要信息。同时,需理解治疗方案和药物的利弊,包括其有效性和局限性。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展缓慢且不可逆的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只会逐渐加重,因此亲属需意识到与患者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宝贵,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另外,亲属也需注意自己的身心状况。当面对患者因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下降而导致行为异常时,亲属会面临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压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活质量。当照料患者的任务过于繁重或遭遇困难时,应当及时向身边人表达情绪并寻求外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