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路与民国“新市区”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文史 |
明代,北京南城的天桥一带地势低洼,形成了坑塘密布、沟渠纵横的“水乡”风貌,其中自西向东流动的龙须沟是南城水系的主要干流。从徐苹芳先生编绘的《明北京城复原图》中可以看出,前门西侧有一条南北向的大沟渠,它的功能是在汛期时将内城三海(南海、中海、北海)的洪水分流至护城河。
大沟渠是在明朝兴建北京城时,利用原有天然河道开凿的减水河。旧时,穿过内城墙化石桥水关(今和平门位置)的南流之水、梁家园东流之水以及虎坊桥南下洼子之水,在虎坊桥一带汇合后,沿着大沟渠流向东南,而后又折向东,过永安桥,穿天桥,经金鱼池与崇文三里河之水汇合,经红桥后,在左安门西侧流入外城的护城河。虎坊桥到外城护城河的这一段就是龙须沟。而永安路,就是历史上先农坛北侧、外坛墙之外龙须沟西段的一条故道。
清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天桥一带积涝成泽,乾隆皇帝下令整治这里,治理之后,他御笔亲书《正阳桥疏渠记》,并立碑于天桥东侧路北弘济庙内,抒发了治理天桥疏渠成功后的喜悦情怀。经过整治后,龙须沟河道里一年四季都有涓涓细流,雨季将南城的大部分雨水排出城外,两岸风景优美,是文人墨客、布衣百姓踏青郊游的好去处。《天咫偶闻》中记载有“宿雨初霁,踏青至天桥。登酒楼小饮,稚柳清波,漪空皱绿。渺渺余怀,如在江南村店矣”的文字,就是当时龙须沟南北两岸的真实写照。
清末,当时进京的车站设于马家堡。人们进出京城,都必经永定门,天桥一带热闹的场所成为过往人流停滞的落脚点,这里呈现出一片喧嚣景象:“天桥南北,地最宏敞。贾人趁墟之货,每日云集。更有金张少年,扶风豪士。夕阳未下,黄尘正繁。轮雷乍惊,驹电交掣。”
到了民初,天桥一带商业娱乐业日益繁荣。当时,以天桥为界,西边的叫西龙须沟,简称西沟旁。东边的称东龙须沟,简称东沟旁。东西龙须沟沿岸,酒肆茶馆林立,这也导致大量污水垃圾涌入河道。尤其是西段永安桥以北的香厂路、腊竹胡同一带与东段以北半壁街、苏家坡一带共百十家洗染毛皮的作坊,不断向龙须沟里排放污水,使龙须沟变成蚊蝇孳生污水肆虐的臭水沟。
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市政督办朱启钤在永安桥以北的香厂地区规划“新市区”,开始整治龙须沟西段及香厂一带的污塘泡坑。《北京市志稿·建置志》记载:“龙须沟为外城东南一带各暗沟之总汇,北起虎坊桥,迤逦东下,经永安桥、天桥、红桥,经天坛之北,复南折至永定东门外之护城河,长约一万九千余尺,年久失修,其壅塞湮积较大明濠为尤甚。现在外城商况日盛,居民日繁,该沟亟宜修理。”
但因当时资金不足等原因,“拟将香厂以南、城南公园以北之龙须沟,计西自永安桥起东至仁寿寺之南止一段,先行淘挖,改砌暗沟,藉资局部之疏通。”这段先砌暗沟而成的石子马路,因路西有一座南北跨沟的永安桥,得名为永安路。这一段路修成后,受到附近老百姓的拥护,居民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暗沟一直向东砌到天桥,沟上也建起从大喇叭胡同南口到天桥西的马路,称天桥西沟旁大街。它紧邻天桥西侧,颇为繁华。再加上同一年,即1914年,正阳门附近东西荷包巷的店铺住户,因妨碍电车线路施工而奉令迁往天桥西沟旁南侧,这一带人气更旺,逐渐形成天桥市场。
不过,天桥以东的龙须沟明沟一直没有整治,直到1950年,才将这段明沟改砌成暗沟,这就是老舍先生的话剧《龙须沟》的故事背景。1956年,经过彻底整治后,成为居民住处。
永安路北侧,明代时属“正南坊”,街道不过十条,至清乾隆时虽有增加,但比起珠市口以北地区,仍属偏僻空旷地带。民国时期经过改造后,形成了永安路北侧的街道网络。从东到西有铺陈市胡同、永胜巷(原称东斗姥宫,是清代斗姥宫所在地,康熙三十四年建,后毁)、小喇叭胡同、大喇叭胡同、灵佑胡同(康熙年间,灯市口的灯市曾迁来此地)、留学路、仁寿路、万明路、阡儿胡同、腊竹胡同等。
与永安路北侧街巷相比,其南侧街巷历史更短。它们大都起源于民国初年开辟的天桥市场,南侧形成了天桥市场斜街、福长街、东经路、西经路等街巷。
1918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一),“新市区”内的新世界游艺场大楼在永安路北侧开张营业,一年之后城南游艺园也在永安路南侧开门迎客,加之城南游艺园西南处四面钟下的商铺,使得天桥西部地区的商业、娱乐业连成了一片。当时老百姓有一句俏皮话——“洋的冒尖儿,土的掉渣儿”,指的就是这一时期,这一带的繁荣景象。这一带的娱乐场所里,也造就出一批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1928年之后,永安路南北两侧的新世界游艺场和城南游艺园相继关门歇业,新世界游艺场大楼成为国民党桂系的兵营。日寇侵占北京期间,游艺场大楼成为日寇的兵营,地下室成为囚禁爱国志士的水牢,后改为北平犯人收容所。城南游艺园旧址成为畜类屠宰场。
1949年后,永安路以新的姿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西沟旁大街、迟家胡同、永安路南巷和永安路西大街统称为永安路。
数十年来,永安路南北两侧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北东侧的永安路百货商店,在几十年的起起伏伏中,仍保持着当年的特色,留存着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与百货商店相邻不远处是1956年建成的北京前门建国饭店,它以梨园剧场为主要特色,这在京城饭店中独树一帜,2007年它被收录于《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中。
1952年,在永安路南侧的屠宰场旧址建成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1970年周恩来为医院命名为北京友谊医院。2014年6月25日,在永安路东南侧的南中轴线上,重建了天桥,恢复了这里的历史风貌。
如今,随着在当年西沟旁南侧新建的天桥艺术大厦、天桥市民广场、天桥艺术中心和天桥印象博物馆等建筑先后投入使用,永安路得以延续天桥的传统文化,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新名片。(邱崇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