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体检这些细节需留意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杂谈 |
分类: 养生 |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 张骞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疑惑:“孩子体检是不是只需要测量身高体重啊?如果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在家监测就好,不用去医院体检了?”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往往源于家长对儿童体检的不了解,难以抓住重点。那么,孩子体检到底需要查什么,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体检结果呢?
孩子体检分三大部分
▍身体发育
身高体重是身体发育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粗略地评价一个孩子的营养状况水平。当然,身体发育不只是身高和体重,在体检时需要关注每个系统的发展水平。比如说神经系统,要关注头围的增长速度,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四肢的肌力、肌张力等等;呼吸系统应关注呼吸的频率和节律,咽部情况,肺部的呼吸音等等;消化系统则会通过触诊腹部感受腹腔内的脏器情况、通过听诊了解肠蠕动情况、通过叩诊了解腹部胀气情况等等。不要小看医生给孩子查体这几分钟,这是对孩子全面评估的重要手段。
除了查体外,必要的抽血化验或者仪器检测可以更好地辅助医生早期发现宝贝的问题,比如通过血常规检查来发现宝贝有没有缺铁性贫血的问题,又比如说视力和听力问题的筛查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利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对宝贝进行检查。
▍心理行为
老话中讲的“三翻六坐八爬周会走”就是行为发育简单的里程碑,家长在家中即可根据这一标准对宝贝进行简单评估。而在医院体检时,医生则会对宝贝进行更为细致的评测。评测过程中,为了保证宝贝能够配合,医生们可能会用到各种有趣的玩具与宝贝互动,这在很多家长眼里很像是和宝贝“玩游戏”,然而事实上,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宝贝的行为和语言来发现有没有行为发育异常或不足的地方,比如说通过与宝贝聊天的情况了解他的语言和思维发育,从手指的动作来评估孩子的精细运动等等。此外建议家长每半年到一年为孩子进行一次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通过对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行为等方面的检查,更为全面地展现孩子们的发育情况。
▍疾病筛查
很多家长希望能在体检时早期发现宝贝的异常,防止疾病的发生或进展,而这也是儿保医师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当然,疾病的筛查并不是通过一次体检就能够将所有问题都筛查出来的。
有些疾病存在年龄特点
门诊上经常有家长说:“我的孩子上次体检的时候没发现有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次就有问题了?是不是漏诊了?”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有些疾病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显现出来的。比如说以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不耐受为代表的肠道过敏性疾病。并不是每个宝贝生下来就立马显现了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有很多宝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奶量的增加而逐渐出现不耐受的征兆。
有些疾病是存在年龄特点的。比如说女婴可能会出现小阴唇粘连的问题,这种问题的高发期是在宝贝3个月以后,所以早期体检的时候,自然就有可能不会发现这一问题了。
还有的宝贝在早期就发现了问题,但是可能当时还没有到必须干预的地步,这时医生就会告诉家长要定期监测。比如男婴的鞘膜积液,在早期不严重的鞘膜积液可能医师并不会立即给予外科干预,那么就需要定期到体检门诊评估一下鞘膜积液是进展了还是逐渐吸收了,从而确保宝贝能在合适的时机接受合适的治疗。
三岁后每年体检一次
医生建议1岁内的婴儿每3个月体检1次,1至3岁的幼儿每半年到一年体检一次,3岁后每1年体检一次。另外,需要向家长说明,体检没有固定的套餐可言。每次体检主要是根据每个年龄段的特点,从前面三大方面进行,但是具体内容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可能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