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治病的“女人花”

(2021-05-15 08:09:09)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分类: 养生
能治病的“女人花”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胥丽霞

  中医博大精深,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均可作为中药入药,《本草纲目》中的花类药,几乎囊括了以“经、带、胎、产”为代表的妇产科全部疾患。日常中,不同的“花药方”可以解决许多妇科常见疾病,下面这些调理小方不妨收藏备用。

  疏肝理气 调畅情志

  三花汤可以解郁

  《香易塘医话》谓:“妇人善怀而多郁,又性喜偏隘,故肝病尤多,肝经一病,则月事不调,艰于产育,妇科之症,强半由此。”女子为阴柔之体,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与情志密切相关。妇女的抑郁、焦虑等情志之症,导致肝藏血、疏泄等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经、带、胎、产的各种疾患。

  花类药多入肝经,质轻性平,药效平和,轻灵活泼,不会伤阴耗液、损伤正气。许多花类药都能疏肝解郁,养血安神,调畅气机,如玫瑰花、月季花、合欢花、玳玳花等,就可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月经后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玳玳花有疏肝和胃的功效,旋复花能消痰下气,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均可用于胃病导致的呃逆、呕吐等。

  推荐小方解郁三花汤

  用料:玫瑰花10g、月季花10g、合欢花10g

  制作及用法:沸水冲泡10至15分钟后,徐徐饮之。日常可做代茶饮每日饮用,建议少量多次。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者,可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服用,经期停用。

  功效:能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导致的焦虑、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另外对于中年女性的黄褐斑也有治疗效果。

  活血祛瘀 养血通经

  红花茶缓解痛经

  临床上很多女性患者因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行腹痛就诊。中医认为气血充足,情志畅达,血海才能按时满溢,月经才能如期而至,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经行腹痛的症状才能减轻。治疗月经后期或月经量少时,常在补益之品中加入活血解郁的花类药,以达到化瘀而不伤正,气行而血行的目的。

  治疗这类病症常用的花类药材有红花、玫瑰花、月季花、蒲黄等。红花可以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蒲黄是香蒲的干燥花粉,有化瘀止血的功效,可以行血通经,消瘀止痛;玫瑰花和月季花疏肝解郁,和血止痛,有缓解痛经的功效。

  推荐小方调经止痛茶

  用料:红花3g、月季花10g、红茶10g

  制作及用法:沸水冲泡10至15分钟后,代茶徐徐饮之。月经量少且伴痛经者可于经前7天开始口服,每日3-4次。

  功效:活血祛瘀,温中止痛

  特别提示:备孕患者不宜服用。

  凉血止血抗真菌

  鸡冠花大有妙用

  许多常见的家养花,甚至是路边的野花、野菜也有非常出众的药效。

  中医上认为,鸡冠花,甘涩性凉,能收敛止血,止带,止痢,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等,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鸡冠花可治疗毛滴虫阴道炎,并有抗真菌作用。

  从古至今,野菊花都是妥妥的“解毒网红”。明代倪朱谟在《本草汇言》里记载,野菊花有“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的功效。

  临床中,将野菊花、鸡冠花、蒲公英、马齿苋、苦参、白鲜皮、蛇床子等中药煎汤熏洗外阴,可缓解各种阴道炎导致的外阴瘙痒症。

  妇科常见疾病中的子宫内膜炎可表现为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也可以取野菊花清热解毒、鸡冠花凉血止血、槐花炭凉血止血,三花合用,再配伍白花蛇舌草、茜草炭、棕榈炭等中药达到抗炎止血之功效。

  但是,因为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原因很多,甚至一些急腹症也可出现以上症状,所以不建议自行用药,需根据实际情况遵医嘱。

  花药虽好不可滥用

  明确病因遵医治疗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人在日常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些花泡作代茶饮,有些人好饮菊花明目清火,有些人偏爱玫瑰之香气养人。但是,多数花类药药性缓和,久服才可见效。

  另外,一定要提醒大家,这些花也是药,根据性味归经分为疏肝解郁、养血活血、凉血止血、清热苦泻等几大类,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如体质寒凉的人就不要过多饮用菊花、荷叶、竹叶等有清热苦泻功效的花。尤其是红花、蒲黄等活血作用很强,药性相对峻猛的药,就更不建议长期或超量使用了。

  建议患者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时,先去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和诊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在日常用花类中药做调理,以达到调畅气机,舒缓情绪,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