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戴红绒花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文史 |
春节戴绒花,可有讲究了,那不是随便戴的。红绒花种类很多,有大小之分、有不同的图案。就说造型吧,有像开放的花朵,有像小动物模样儿的,当然更多的是聚宝盆形状的。因为这符合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福至家和的内心愿望。像姑姑婶子这种年轻妇女,多戴聚宝盆式样的。我小时候听大人说:“宝盆里都是值钱的东西,如果你把钱放进去,就能源源不断地往外拿,永远取之不尽。”都知道这只是个神话,但对生活不富裕的人来说,这是内心的向往,有向往就有努力的方向,就有打拼的动力。所以聚宝盆成了永恒的最受欢迎的绒花了。小姑娘一般只戴小朵的花卉图案,有牡丹花、桃花、菊花等,取其美丽、娇媚、生机勃勃之意。老奶奶们一般戴大朵石榴花,因为石榴多子的特点,象征长寿和子孙满堂。也有各种动物的,像金鱼形状的,象征年年有余,往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仙鹤形状的,取其鹤寿千年,祈盼硬朗长寿之意。也有十二生肖造型的,本命年的女性会选自己属相的动物,以求此年顺顺当当。头上红扑扑的花朵,心里美滋滋的祝愿,看着生活就有奔头儿。
还有蝙蝠,此动物虽长得不好看,但它和“福”谐音。我记得那时看到家人给奶奶祝寿时,就买一个大的五福捧寿的灯罩,挂在堂屋的正中央。一开灯,只见五只蝙蝠的图案,中间围着一个大红寿字,满屋红光,喜气洋洋,奶奶好不高兴。
那时有句俗话说:“头上有抹红,才能叫过年”,指的就是女人头上的红绒花,花钱不多,却让佳节添彩,人长精神。
绒花的谐音是“荣华”,春节在北方正是寒冬季节,自然没有南方的鲜花争艳,所以红绒线做成的花,应景应时。在唐朝武则天时已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在中国民俗中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嫁娶喜事,女子都是要佩戴红花的。但是男子也有戴花的时候,那是在科举时代,考上了状元、榜眼、探花的,也都要按惯例簪花,就是用簪子把绒花别在帽子上,于是“簪花”就成了科考高中的代名词。老百姓为了祝福男孩儿将来有成就,往往过年时,在小男孩儿的帽子上插上红绒花,所以绒花又有“状元花”的美称。那真是:“称体衣裁一色红,头鬓插花颤绫绒。从头焕新迎吉兆,祈福荣华年味浓。”(何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