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高脂肪警惕“富贵癌”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杂谈 |
分类: 养生 |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 葛郁平 周建凤
2月4日
世界癌症日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
日前,著名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在微博发文确认自己被确诊为直肠癌,正在接受治疗。此事让人们再次关注到结直肠癌的危害。从全球数据来看,结直肠癌发病率位于所有癌症的第3位,死亡率位于第2位。相对来说,结直肠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更高些。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逐步西化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快速增加,目前国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所有癌症的第5位。因此也可以说结直肠癌是一种“富贵癌”。
结直肠癌初期无症状
45岁的邻居老张前几天急匆匆发来微信:“医生,我最近有点便血,是不是得了大肠癌了?”便血不一定是结直肠癌但需要警惕。
结直肠俗称大肠,长约1.5米,包括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顾名思义,结直肠癌就是发生在结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它是比较常见的威胁人们健康的癌症之一。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根据所在位置和生长方式而有所不同,初期通常没有症状,随着黏膜表面的癌症向肠壁内生长,病人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和大便带血;此时靠近肛门的病灶会出现里急后重感、大便带血或黏液、排便费力以及排便不尽感等,而远离肛门的病灶会有消瘦、疲劳、贫血、腹部包块等表现;当癌症进一步转移至肠道周围的淋巴结甚至肝、肺等远处器官时,可能出现肠梗阻、局部疼痛以至器官功能障碍等表现。
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50岁以后,不管男女,得结直肠癌的几率开始显著增加,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哪些人是结直肠癌的高风险群体呢?医学家总结出下列一些特征:
患有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者林奇综合征;
本人或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过结直肠癌;
本人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或多年溃疡性结肠炎,有过腹部放疗病史,得过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女性;
经常吃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以及肥胖、吸烟和饮酒者。
预防从改变饮食入手
预防结直肠癌首先应从改变饮食习惯做起,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要吸烟,已经吸烟的要戒烟,喝酒要适量;应该多吃高纤维的水果蔬菜,控制体重,这样可以减少得结直肠癌的几率。
其次是按照患结直肠癌不同的危险因素进行癌前和早期肿瘤病变的筛检,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现在推荐大多数平均风险的人到了50岁就应该开始筛查结直肠癌,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条件允许建议每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当然您还可以和医生共同确定最适合您的筛查方法。
而那些有高风险的人,则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更早开始筛查,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在病史8年左右就应该开始筛查结直肠癌,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建议在40岁时或比亲属患病年龄早10年进行筛查。
大便潜血,也就是检查大便是否带血,这是最简便的筛查方法。结直肠癌和肠息肉会出血,在出血后的短时间检查大便潜血,就会检出;即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少量便血,也能发现。但是,需要注意,大便潜血阳性甚至便血不代表一定就是结直肠癌,因为其他非癌症的疾病也可能使大便中含有血液,比如胃炎、肠炎、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痔疮等。如果大便潜血阳性,而且怀疑出血部位在结直肠,医生首先会给您安排结肠镜的检查来进一步确定出血原因。
结肠镜是筛查最重要手段
很多人对结肠镜检查充满误解与恐惧,其实大可不必。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疾病最直观最重要的检查,它不仅可以观察整个大肠的内壁,常用于筛查大肠内是否有息肉或癌症。肠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因此医生通常会在镜检期间将其切除,以减少患癌的风险。
癌症筛查的目的在于癌症患者出现症状前尽早发现,此时癌灶通常较小,分期较早,较易治疗,治愈率更高。结肠镜检查前会常规进行肠道局部浸润麻醉,检查过程中会有稍许的疼痛、腹胀等不适,多数人都能配合完成检查。如果自己仍然感觉害怕的话,现在有了体验更好的无痛结肠镜检查方法,即在麻醉状态下完成结肠镜检查,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给这类病人带来的福音了。因此,如果医生建议您做结肠镜,请仔细考虑,而不是武断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