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手消毒一定按两下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杂谈 |
分类: 养生 |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 马小军
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始终存在,目前,新冠疫情依然存在,而且呈现出人传人、物传人、物物相传的复杂形势。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远离新冠病毒呢?
记清新冠传播途径 远离病毒绕路而行
要想做好新冠病毒的预防,就要了解其传播途径。目前,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依然是近距离接触导致的飞沫传播。
据权威卫生数据,飞沫的有效传播距离为≤2米。因此,在新冠防疫上,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推荐至少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作为避免人群聚集的最低要求。可能的话,保持2米距离更好,也就是成人张开两个手臂的距离。
新冠病毒目前已知的其他传播途径还有气溶胶传播(概率:偶尔)、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概率:不常见,是通过手接触到了病毒后触摸眼、鼻、口导致的感染)。
还有很多人家里养了宠物,担心人和动物存在相互传播的风险。客观地说,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概率,但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
正确洗手防新冠 你真的洗对了吗?
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是无法替代的、也是目前最好的去除手上沾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方式。
虽然酒精手消毒液可以杀灭绝大多数已知的病原微生物,但并不能清洁手部,而且对艰难梭菌、隐孢子虫、诺如病毒、某些肠道病毒等无效。
只有在不方便用肥皂和水洗手时,才建议用手消毒液进行清除,并在之后尽快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还要注意的是,使用手消毒液一要注意浓度和用量,至少使用酒精含量60%的手消毒液,成人每次使用手消毒液时应至少取用3ml。
大家可以用吃药的小量杯进行一下测算,看看您常用的手消毒液按1泵的量是多少。经测算,大部分普通手消毒液按压2泵时才是足量的,悬挂式手消毒液分配器也要按2泵。只按压很少一点,消毒是不够彻底的。
另外,有些时候仅用手消毒液消毒和擦拭是不够的,建议以下情形一定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准备食物之前、期间和之后
吃东西之前
照顾呕吐或腹泻病人前后
治疗伤口前后
如厕后
换尿布后或是给用过卫生间的孩子打扫卫生后
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处理宠物食品或宠物食品后
接触垃圾或化学品后
有明显脏污或油腻
接触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诺如病毒、隐孢子虫、某些肠道病毒感染的患者后
口罩戴不对 防护都白费
戴口罩是重要的日常防护措施,口罩的材质、佩戴方式都会影响防护效果。
首先,建议选择外科口罩,并在戴口罩前洗手或使用手消毒液。如果没有外科口罩,至少使用2层及以上的布口罩。
第二,不要盲目追求“新奇防护品”。一些面屏的确看上去很美或很有趣,但不能完全防护新冠病毒,还是需要叠加口罩使用。
第三,不是挡住嘴就等于戴口罩了。寒冬天气,很多人会佩戴围巾并挡住嘴巴。但是,围巾阻挡不了新冠病毒,应戴好口罩后再佩戴围巾。同理,头套、帽衫等能遮住嘴巴的衣物也不能作为防疫装备。如果临时应急使用,至少需要叠加到2层及以上。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戴的口罩老是移动,需要不断地调整,其实这也是口罩不合适的表现。
口罩盖在鼻子和嘴上后,应能固定在下巴下面,两侧贴合脸部,耳环套好后不会太松或太紧,能够轻松呼吸。如果口罩需要不断地调整,建议更换其他口罩试试。
正确佩戴口罩,才能达到保障效果。错误的口罩佩戴方式都是不可取的,且十分危险。
协和医院感染科分享新冠病毒个人防护要点
新冠病毒易感,做好防护很重要。日常防护,落实以下要点——
避免与任何生病或有症状的人近距离接触(至少1米以上,最好2米以上的距离)
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20秒,或者使用手消毒液(酒精≥60%)≥20秒
在公共场所,至少用布面罩遮住脸;宜使用外科口罩
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纸巾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马上扔掉并洗手
避免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应养成习惯
如无禁忌,接受疫苗接种
如果生病了,应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至少1米以上,最好2米以上的距离)
如果生病了,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盘子、眼镜、毛巾、被褥和其他家庭用品。每天清洁和消毒高频率接触物表,如门把手、电灯开关、电子设备和台面
如果生病了,应待在家里,远离工作、学校和公共场所,除非需要接受医疗护理
如果生病了,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和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