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相聚在初冬

标签:
朋友 |
分类: 聚会 |
前天是“大雪”,这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北京的气温在逐渐走低,但丝毫也没有影响我们聚一聚的情绪。
这不,孙世杰、许增光和我,今天中午在和平门附近的西来顺饭庄聚了一把。之所以选点在西来顺,主要因为它是老字号、大家都熟悉、交通便利。
孙世杰先生今年79岁,在我们三人中排行老大。我们之间的友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增光和我三十多岁,孙先生四十多岁,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孙先生在西长安街支局供职,是邮政系统的劳模,经常担任值班局长一职,在邮局的营业大厅为广大用邮者服务,增光和我是被他称为的“集邮爱好者”。增光家住在邮局东边不远处,我所就职的中国租赁公司则是邮局西边的邻居。每当新邮发行,我俩就会跑去邮局,买邮票,请写得一手好字的孙先生写信封,一来二去便厮混熟了。我们亲切地称孙世杰先生为“孙师傅”,直至现在。
孙先生1997年退休,之后的20多年间,我们一直没有谋面,只有偶尔的电话、明信片相互问候,这次聚会自然话题不少。餐前,孙先生赠送我们两幅他已装裱好的书法作品,趁着食客尚少,增光和我兴奋得赶紧欣赏、展示、拍照。增光递给孙先生一份他翻找出来的早年的《邮政指南报》,上面载有一篇我写的小文,文中叙述了孙先生和我的一段情谊,孙先生看得津津有味。
饭菜上来了,我们聊得愈发起劲:年轻时的快乐时光、家庭、儿女、养生等。这才知道,孙先生年轻时当过兵,是空军地勤;老伴身体不错,有两个儿子,大孙女今年要考高中了;孙先生的书法是打小就开始的,在各种书体中,尤其擅长隶书,他的作品得体、大方,在国内的多次大赛中获得金、银奖项。孙先生目前的身体状况很好,没有“三高”,这肯定得益于对书法的坚持。
饭后,大家意犹未尽,增光提议去西长安街支局看看,怀怀旧。因为仅有三百多米,我们很快就来到了西长安街支局。孙先生驻足西长安街支局门口新换的铭牌前仔细端详,他说自打退休后就没有回来过,此时他心中五味杂陈的程度可想而知。室内的邮政营业柜台只有一位20多岁的员工,我们提了几位老员工的名字,她一位都不认识,还一脸的茫然。孙先生感慨道:现在的营业厅面积不大,算上邮储也只是老地方的三分之一。
孙先生家住八角北里,要在电报大楼前乘坐公交大一路,我陪他往那里走。我俩穿过大六部口胡同,在胡同北口的东侧看到一片绿地,孙先生指证说,这里就是西长安街支局的旧址;胡同北口的西侧则是高楼林立,老住户都会记得,这里曾经依次是耳熟能详的首都电影院、中国租赁公司(我就职的单位)、新风饭馆、鸿宾楼饭庄、天源酱菜园......我俩满脸都是唏嘘和怀念。
路上,孙先生鼓励我把书法练起来,说这对身体有益处,还说我有一定的基础。我说“考虑考虑”。与孙先生分手,突然想起小时候经常念叨的一首童谣,使我哑然失笑:一个小孩写大字,写、写、写不了,了、了、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