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谨防心脑血管病高发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养生 |
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 王汝朋 金泽宁
气温骤降,又到了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高血压、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常在这个阶段大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为什么在秋冬季高发?应该如何应对?
寒冷刺激
易引发心脑血管病
影响一
增加心脏病发生风险
气温的降低会刺激机体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散热,起到保暖的作用。但是血管的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因此也增加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研究表明气温降低10摄氏度,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7%。
应对:应当及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注意做好保暖很重要。
影响二
导致血压难以控制
天气寒冷及温差变化容易造成血压难以控制,尤其由温暖的室内到室外活动时,温度的变化会导致血管收缩或舒张变化,从而使得血压波动较大,难于控制。这会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明显增加,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脑出血等。
应对:高血压患者应强化血压监测,规律用药,如果出现血压波动大或有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影响三
易使血脂升高
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在寒冷季节,为了抵御寒冷,大家更愿意喝酒及摄入高热量食物,这会导致血脂升高,而饮酒、高脂饮食及高脂血症都会导致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增加。
应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减少饮酒、适度运动。做到这几点既能抵御寒冷、保持健康体魄,还利于保持优美的身材。
影响四
体力活动明显减少
老年人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易患人群,而寒冷天气下许多老年人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活动。而本身冷天血管收缩、血流缓慢,都增加了血栓疾病的风险。
应对:大家应当多做运动,尤其老年人更应该适度运动,既保证了血液的畅通,又利于身心和谐。
影响五
诱发呼吸道感染
秋冬季由于风邪侵蚀,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而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下呼吸道感染会导致氧饱和度下降,机体处于相对乏氧的状态,这会增加全身组织器官活力减退,如乏力易困,头晕眼花,胸闷憋气等不适,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应对:除了做好保暖外,外出应戴口罩、避免去人员密集区,减少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机会,必要时可以注射流感疫苗。
少油少盐
保护心血管健康
血管是身体中能量和氧气的输送管路,血管堵住了,没有了氧气和能量,我们机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存活。因此保护心血管健康,还要应对好五大血管健康“宿敌”。
大油大肉多 血管容易堵
人摄入过多营养,多余的脂质等难以排出体外,聚集在血管里。一方面容易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堵塞,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吸烟伤血管 十年难恢复
对吸烟的人来说,如果维持一定的吸烟量,10年后就会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即使戒烟,也要一定时间后才能完全修复血管内皮的损伤。
吃多盐和糖 血管壁变皱
当人吃了过甜过咸的食物后,容易发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经常熬夜族 更易伤血管
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血管表示压力很大。
偷懒不运动 垃圾囤血管
如果缺乏运动,血液中的废物排不出去,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糖分等就会囤积在血液里,使血液变得浓稠,在血管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等不定时炸弹。
睡前喝水
降低血液黏稠度
三杯水
保持血管畅通,是长期的事情,多饮水就是最好、最实用的通血管方法,记得喝好这三杯水。
睡前半小时。睡前半小时喝半杯温开水,对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很有帮助。半杯是多少呢?大概300ml左右。当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以不影响睡眠为准。
清晨起床后。清晨起床后也要喝杯温开水,小口慢慢喝,可以稀释血液,减轻血管负担。注意,早晨最好不要喝凉白水,更不要喝冰水。
起夜。除了早晚喝水,很多人半夜起床比较多,半夜起来喝上一口温水,也是有好处的。但要注意适量,一小口就好,以免影响睡眠。
六妙招
这六招可以养出好血管。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虽然血管的老化我们无法抗拒,但良好的生活方式却可以减缓其老化进程。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以下6个方面:
饮食讲究
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的饮食,会使血液变得黏稠,加重血流的负担。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少油腻;多蒸煮,少油炸;还可多吃一些堪称“血液清道夫”类的食物,比如洋葱、红薯、燕麦、山楂等。
戒烟限酒
烟酒是血管的克星,研究发现,吸烟酗酒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因此,远离烟酒是保证血管健康的关键,还要注意远离二手烟。
规律作息
熬夜容易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建议大家一定要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睡觉。
坚持运动
运动能增强心功能,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还能把血液中的“坏”物质代谢掉。健步走、慢跑、爬山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心情愉悦
研究发现,笑可以释放压力,保护血管内皮,让血液循环更顺畅。心情放松时,人的血压也相对稳定。生活中应尽可能保持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态。
定期体检
养成定期体检的健康习惯,关注自身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