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故宫,这座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宝库,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
正因为如此,中国邮政几年前就按下了“消费故宫”的快进键。如今,每年都要发行一套故宫题材的邮票,不是故宫建筑,便是故宫藏画。定于在今年7月11日发行的是建筑类的:《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1枚。4枚邮票将分别表现金水桥、中和殿、乾清宫、千秋亭,小型张表现故宫全景鸟瞰图。
邮票的画面早早就出现在各微信群,严重吊起了众邮人的胃口。集邮圈内的人都晓得,买到邮票相对简单,但能否顺利寄出一枚精美的首日封就不是那么容易。这位邮友说了:邮戳是邮品的灵魂。对了,关键就是那个邮戳,尤其是“故宫邮戳”。
下面笔者将与“故宫邮戳”有关的事宜罗列以下,还请诸位邮友多加指正:
1. 王府井邮局目前保管着“故宫博物院”日戳4把(戳号1-4,见图),平时不露面,7月11日登场时是否会增添上“收寄”二字,还不得而知;
2. 北京市邮票公司2019年6月11日发行的《北京风景戳卡集》中载明,“故宫”风景戳共有两组,每组6款,它们的名称基本相同,分别均为午门、神武门、角楼、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但图案有所不同,戳面上刻有的归属地也不相同,一个是“故宫”,另一个为“地安门”(见图)。这些风景戳的存放处也是扑朔迷离,有市公司、西区公司、东区公司等多点之说。这次故宫建成600周年能请出几款用用吗?没人能够回答。600周年不行,那就等到700周年时再说吧,总感觉时间跨度有点大。
3. 故宫的面积很大且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与北京的西城区和东城区都接壤是不争的实事。根据邮政内部的规定,故宫北门(神武门)和西门(西华门)及其周边区域被划定在西区邮政的道界内,而南门(午门)和东门(东华门)及其周边区域则归属了东区邮政的道界。这便是为什么“故宫博物院”日戳落户王府井邮局之前曾在中南海邮局使用,以及为什么上述一组风景戳的戳面刻有“地安门”字样的缘故。
4. 根据上一条,去地安门邮局在故宫邮票上加盖“地安门”日戳也是相当正宗的,更何况,故宫的公函信封还赫然印着邮政编码100009呢(见图)。只不过,“地安门”不像“故宫博物院”那么直观,向朋友介绍需要费一番口舌。同样道理,加盖实体邮局日戳“王府井”也是不错的选择。
5. 1997年10月《天坛》邮票和2008年5月《颐和园》邮票发行时,北京适时启用了与邮票图案相对应的多款风景戳,博得了广大邮人的青睐。这次发行的《故宫博物院(二)》与《颐和园》相似,也是古代建筑,也是四票一张。届时能推出5款与邮票图案相对应的风景戳吗?看来,这建议提得有些晚了。
6. 2015年10月10日发行《故宫博物院(一)》时,王府井邮局内挤挤搡搡、人声鼎沸,邮人都喜欢的“故宫博物院”日戳的盖戳队伍久久不见缩短,大家手中攥着邮局派发的排队号条也是干着急。主题、主图的原地都是北京,全国的邮人都赶到这里,但,对不起,那天只拿出了两把“故宫博物院”日戳。有一些邮人实在熬不住了,一咬牙一闭眼干脆就盖了“王府井”日戳,还有的则转身去了地安门邮局。这以后,每年大家一说去盖“故宫博物院”日戳便会产生焦虑情绪,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肝儿颤”。
7. 今年的五月初笔者去了一趟王府井邮局,看到营业厅里的操作台有所减少,感觉已经不能应对邮人数量增多时贴票、盖戳、整理邮品的需要。那么好了,7月11日,考验邮政领导智慧的时刻即将到来:北京疫情反弹期间人员聚集的问题、日戳拿出几把的问题、场地设施布局的问题、地安门邮局能否分流一部分邮人的问题......
各位邮友,届时去盖“故宫邮戳”,您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