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情:茶汤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文史 |
茶汤的原料是糜子面,先将糜子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两个多小时,捞出控干水分,上碾子磨成面,再用细箩筛,就成了糜子面。茶汤摊儿上的大瓷盆盛着满满上尖儿的糜子面,小贩取一个瓷碗,用勺子两勺儿放在碗中,先倒入一点儿温水,用小铜勺儿快速搅成稀浆状,然后左手托碗,右手握住壶把儿,将壶推搬至倾斜,壶内的开水顺着龙头壶嘴儿快速冲到碗中,这时小贩马上又将碗向下拉到二尺多的距离,这是为加大水的冲力,使碗中的面浆冲翻上来,好受热均匀,随后又迅速把碗往上提拉,接近壶嘴儿,右手将壶拉回,原位平放好。整个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十分优美精彩,这也是一门技巧啊!面糊一瞬间被冲成杏黄色的茶汤,接着把碗倒过来朝下,茶汤下坠,挂在碗边儿,用手拍动,既让碗里茶汤松软,又不会掉下来,最后在茶汤上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撒上一点白糖,再加上点儿糖桂花、金糕丁儿、青梅丁儿,一是为了好看,二是为了提味儿。
制作茶汤和沏茶相似,所以叫茶汤,其实和茶是没有关系的。
卖茶汤的都兼卖“油茶”。这油茶是用牛的大棒骨中的骨髓炼成的油,和白面粉一起炒制的。我小时候就到市场买回牛的大棒骨,回到家里用锤子击碎,中间的圆柱状牛骨髓就取出来了。先用铁锅加热炼成油,把渣滓捞出,把面倒入油锅中不停翻炒,最后呈微黄色就可以了。冲制油茶的方法和茶汤相同,也是放红糖、白糖等调料,但油茶有一种牛油的香味。这是高油脂、高糖的甜食,尤其在冬季,喝下一碗油茶浑身发热,有饱腹感。再加上这博人眼球的大铜壶和冲调方法,自然成为春节庙会回头率高的美食。(何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