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成虹
诊室故事
一位89岁的老先生,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了门诊,一进门患者女儿就对我说:“大夫,今天特意让父亲亲自过来,请您看看他现在的状况,比半年前好多了,精神也正常了。”
患者食欲不振
5个月前,患者女儿来到门诊替老父亲咨询,诉说患者近几个月来经常显得比较亢奋、多言多语,食欲不好,进食量少,大便量也少,排便不规律,有时最长5天才排便1次,还伴有体重下降。
由于患者本人没有来就诊,只能询问一些基本情况,患者半年多前曾经做过体检,没有发现肿瘤,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患者既往高血压、甲状腺结节,平时只不规律地服用降压药,由于年龄大不常到户外活动。
患者高龄,出现精神症状,原因是什么呢?患者食欲不好,进食量减少,必然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是否某些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B12、B1等缺乏,可能导致精神症状。
但什么原因导致患者食欲下降、进食减少呢?考虑患者高龄,不宜进行过多的检查及有创检查,我给患者开具了腹部超声、血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贫血5项(包括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便常规及潜血、24小时心电图和血压监测等检查。
嘱咐让患者定时排便、多晒太阳、加强营养治疗(先开始吃自制酸奶和安素,等检查结果出来后,再看是否需要补充其他营养素)。
被判营养不良
患者和家属一起来到了诊室,第一次看到了患者本人,患者女儿告诉我,自从上次就诊咨询后,按照我的建议,给患者增加营养,最近患者的食欲已经明显好转。
患者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了近期自己的体重变化,显示患者的体重不但没有再继续下降,而且已经开始逐渐上升了。
上次就诊时,给患者开具的各项检查,也都有了结果:轻度贫血,血清维生素B12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24小时心电图提示患者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室性早搏,甲状腺功能正常,腹部超声未发现肿瘤。
看到这些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因了,患者由于高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导致维生素B12缺乏,从而导致患者进一步的食欲下降、并出现精神症状和贫血,患者的心律失常可能也与营养不良有一定的关系。
我给患者处方了维生素B12(甲钴胺),并嘱咐患者继续吃自制酸奶和安素,加强营养治疗,多晒太阳。3个月后再复查就诊。
患者完全康复
这次患者在治疗3个多月后再次就诊,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很好,家属说患者现在的精神状况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复查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已经恢复正常,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也升高了,体重又增加了1kg,居然还开心地用英文来回答问题。
看到患者和家属脸上的笑容,祝福患者继续努力,争取成为百岁老人。
提醒
老年患者的很多疾患都与营养不良、营养素缺乏有关,对于任何疾病的治疗,营养支持治疗都是前提,这位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并不是精神疾病或者老年性痴呆。
维生素B12缺乏多因吸收不良引起,不吃肉食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老年人和胃切除患者胃酸过少可引起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良。
缺乏维生素B12,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症状和体征,如贫血、黄疸、月经不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精神症状、神经炎、舌炎、失去味觉、增加心脏病患病风险等。
许多老年痴呆症患者通常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缺乏,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日复一日的最终走向神志完全丧失。这里比较可惜的就是在早期出现精神症状时,一是认为老来该如此而不管不问,二是直接去了精神科诊治,只是专注于精神药物的使用而忘却了营养的全面补充,最后依然不可挽回地走向痴呆。
链接
老年人视线模糊
并非都是老花眼
随着年龄增加,很多人会出现视力模糊,并伴有眼胀、头痛的情况,大多数人对此不以为意,去眼镜店随便配副老花镜就完事了,这种情况多被认为是上了年纪的“老花眼”。
事实上,上了年纪之后的视物模糊,更有可能是白内障。
白内障,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是: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其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可诊断为白内障。
现在市面上号称能治疗白内障的眼药很多,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根治白内障。白内障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然是手术。很多人忌讳手术,觉得在眼睛上做手术很危险,所以指望药物。但更多的人使用一段时间“白内障眼药”不但不见效果,病情反而日渐加重,这就可能延误了白内障的治疗最佳时机。一般而言,在白内障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就可以开始准备手术治疗了。很多人认为,白内障的手术时期应该等到眼睛看不见时才行手术,这种观念是错的。
近几年,随着科学的进步,白内障显微手术及人工晶体的开展使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时间也大大减少,真的等到眼睛完全看不见或者视力非常差才手术,实际上还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不利于术后视力的恢复。目前,国内比较成熟根治白内障的手术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佟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