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今年64岁,多年前因故落下神经衰弱的毛病,常年吃药。自从2014年检查出高血压以来,又开始服用钙拮抗剂降压药(地平类)调血压。
最近一段时间张先生去参加户外运动,老是感觉力不从心,晚上休息的时候伸腿也总是能听见骨头缝里的“吱吱”声。好友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便怀疑他可能是缺钙了。
张先生自认为饮食没有问题,就反复查看平时吃的各种药,看到降压药里的“钙拮抗剂”时恍然大悟:这些年我吃的降压药阻碍了身体对钙的吸收,导致钙流失越来越严重,最终引起了骨质疏松?于是,张先生带着药盒到医院看门诊,希望医生给他换药。
人体内将近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只有1%的钙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细胞内。虽然细胞内的钙含量非常少,却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调节心脏和血管收缩、扩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血压意义重大。
研究证实,如果人体细胞内钙离子过多,就会使血管平滑肌和心肌收缩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钙拮抗剂的作用在于它能阻止过多的钙进入细胞内,所以能够起到良好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我们常说的钙流失主要是指骨骼中的钙,造成骨质疏松脆弱等。需要强调的是,钙拮抗剂的“拮抗作用”并不是盲目地拮抗,它既不会妨碍胃肠道吸收钙,也不会影响细胞外液中的钙进入骨骼。
因此,从药理的角度讲,钙拮抗剂虽然拮抗了人体内的钙,但是不会引起骨质疏松。正如文中的张先生,就算他确实得了骨质疏松,也与服用降压药无关,可能是别的原因。
诊室故事2
孙女士今年48岁,绝经后到医院体检发现骨质疏松,在医生的建议下积极补充钙制剂。女儿买了各种各样的钙片,固体的、液体的都有,希望她能好好地强壮骨骼。
因为孙女士有高血压家族史,很早就检查出了高血压,所以多年来一直在服用降压药。本来并没有在意,一次女儿翻看孙女士的药盒发现了“钙拮抗剂降压药”,指出“钙拮抗剂降压药只有拮抗钙才能发挥作用,而妈妈一直在补钙,这不就冲突了吗?还能有效降压么?”孙女士认为女儿讲得有道理,但是又不敢盲目停药,于是来到门诊咨询。
其实这也是门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钙拮抗剂降压药与补钙制剂是否冲突。
以临床上常用的氨氯地平(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为例,该药的作用如前文所述,能够通过阻滞血管平滑肌的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內流而扩张外周小动脉和冠状动脉,最终达到降压的目的,安全性比较高。
而我们服用的补钙制剂,无论是钙片还是口服液体钙,都是通过胃肠道吸收的,虽然钙拮抗剂与补钙制剂的核心有效成分都是钙,但是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位均不同,甚至说“毫无瓜葛”。因此,服用钙拮抗剂降压药的同时吃钙片并不矛盾。
实际上,有效地补钙对于降压还有协同作用。充足的钙能够帮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当人体缺钙的时候,在有关激素的作用下,骨骼中的钙会主动释放入血,这样不仅会加重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也会间接升高血压。所以,有人说钙拮抗剂与钙制剂二者结合是“最佳拍档”,既补钙又降压。
另外合适的运动是能够促进钙在骨骼内的沉积,为了追求最好的效果,慢跑、健步走、快跑的时候,尽量选择“大晴天”,要沐浴着阳光(紫外线),这样才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