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百年”跑邮忙

标签:
新邮发行、邮政所 |
分类: 邮文 |
4月1日,中国邮政为此发行了一套邮票。对于这套邮票的发行,虽然说不上是翘首以盼,却也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到在北京至少有三个邮局可以寄发原地首日封,它们分别是西单支局(美院创立地、教育部所在地)、王府井支局(美院旧址)和花家地邮政所(美院现址)。
与往常一样,我一大早去了方庄邮局排队买新邮,排了两轮队,只买到6枚票和4枚首日封,这个数量令我十分尴尬,幸好有许增光和王佳生两位邮友鼎力相助,使得我手中的票、封增量不少。
陈增惠先生提议要跑全三个原地邮局,我有些迟疑(主要顾忌票量不足及体能问题),刚从三亚回京的“候鸟”顾红华先生兴致高涨地表示也要跟我们一起跑邮,事到此时我也只能往前冲了。于是,临时成立的“三人行”跑邮小分队开始行动了。
第一站我们选择去了西单支局,按刘大有先生的话说“那里是首选”(资料中显示,1918年创办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校址就设在西单京畿道)。十一点左右到了西单支局,邮人稀少,有邮资机和制签机两种补资神器可供使用,只是不能出“分”级别的资费,大家基本均青睐补刷邮资机戳,但,这台邮资机有些老迈,刷出机戳的位置飘忽不定,估计也快退居二线了。该局的两位邮政妹的服务态度超好,邮人的操作相当从容,考虑到下两站诸种情况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大部分首日封都放在这家“首选局”寄发了。
我们来到王府井支局已是下午一时左右,这里的邮人也没有几个,只有制签机,但它能出“分”级别的资费,这使得我们大喜过望,8分的加贴票可以派上用场了。由于计划中对这家邮局重视度不高,所以在这里仅制作了几枚邮品。(资料中显示,美院自北平解放至2001年一直坐落在校尉胡同5号,这附近有东单邮政所和王府井支局等邮政网点,而东单邮政所归属王府井支局管辖。)
陈增惠先生摆弄手机了得,一路微信导航,5号线换乘6号线再换乘14号线,我们以急行军的速度在下午三点左右来到了花家地邮政所。据说花家地原来是支局,不知何时降为所了,看其场地和派头,确实有支局的影子。营业厅里的邮人很多,听说比上午还是少了不少。这里规定了奇葩政策,即邮票不可与邮资机戳混搭、挂号信不可放下一走了之而必须等营业员录入计算机后才可取回身份证离去。看着许多邮人为了补资,首日封上贴满了各色邮票而成了“花瓜”,完全没有了任何美感,我们遂放弃了挂号邮品的制作。(资料中显示,美院2001年迁入花家地南街8号,即现在的新校园)。
听说美术文化主题邮局今天在美院挂牌成立,还启用一枚临戳,来都来了,去看看吧,盖上一枚首日戳也挺滋润的。
美院的新校园就在花家地邮政所的后身,由于今天是庆祝日,各种活动的举办使得校园里显得十分热闹。听说临时邮局下午4点要下班,那个首日的临戳勾引得我们急吼吼地赶了过去。到了临戳加盖处,我们真的傻眼了,等待盖戳的队伍排得老长(见下面的照片),这种既有长度还有“厚度”的队伍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拉上隔离带并阻止排队了,大有“准备下班”的架势。我们有些打鼓:算了吧,不一定能排得到了,今天太累了,时间不早了......后一咬牙:再坚持一下,排排看。最后的结果大家也会猜到,我们竟然盖上这临戳了,只是新邮票弹尽粮绝仅仅销了一些不经意带去的打折明信片。能盖上临戳的原因是,别看这队伍又长又宽,盖戳者多数是美院的学生,每人拿着不超过10枚的信封,而持戳操作者则是不停地轮换的邮局人员。这里的趣味:美院学生手中的首日封上盖满了红色的各式纪念戳,经手指的摩擦,模糊一片,你与他们讲解日戳与纪念戳的区别、意义,换来的是一脸呆萌;邮局人员持戳低头猛盖,速度虽快质量却不能保证,你若忍不住说上一两句还会把人家惹“毛”了。
“三人行”跑邮小分队最终换乘到地铁10号线打道回府,我们将依次在沿线的几个站下车。在车上,陈增惠先生也说有些累了,这是我第一次听他喊累,40多岁的精壮汉子都累了,顾红华先生和我这60多岁的半大老翁会是怎样?
早上8点出门,从美院回到家已是下午6点。坐下来盘点一下,“十个、五家、两没有”(出门10个小时,算上方庄邮局共去了5家邮局,没有吃饭没有去卫生间),其中的几项均创造了自己的纪录。
大好春光,不去赏花品景,却鼓捣邮票、邮戳这“劳什子”,你图得是啥?——想想这,我也是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