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糖尿病 男女都重要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养生 |
糖尿病患者往往男性居多?别再有这样的错觉了。11月14日是第11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女性,更不能忽视对糖尿病的预防。
怀孕与情绪也是高危因素
女性正成为糖尿病患者“主力军”
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医生介绍,女性与男性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率上基本持平,从此前的调研来看,女性还略低0.3个百分点左右。但女性在怀孕的时候发病几率会更高。
“二孩”放开后,高龄孕产妇(35岁以上)明显增加。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医生说,生孩子的次数越多,糖尿病患病的风险越高,这是毋庸置疑的。高龄产妇本身就是代谢疾病高发的群体,再加上重复妊娠,导致出现体内体脂变化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而且妊娠糖尿病也会导致2型糖尿病的高发。有数据显示,得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未来5-10年内,罹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三成。
另外女性往往受情绪影响较大,而紧张可以引起人体激素的释放,引起血糖的增高。李全民医生说,普通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在10%左右,但在抑郁、焦虑人群中,其发病率则高达23%-25%。今年,美国糖尿病学会专门把糖尿病并发症里增加了抑郁和焦虑。我们不得不承认,糖尿病与负面情绪增加之间也有直接关系。糖尿病本身就容易引起抑郁和焦虑,而负面情绪也与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
预防从生活方式入手要早早开始
中国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约占中国成年人总数的1/10。去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若不尽快采取行动,减少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我国糖尿病患者预计将在2040年增至1.5亿人。
情况更严峻的是,对于糖尿病的知晓率以及血糖的控制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医生说,目前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在40%左右,而血糖、血压、血脂的联合控制达标率仅为5.6%。大家都知道健康饮食,但真正做到,比如减少盐摄入量的人非常少。还有一个统计,中国的孕妇里面真正能够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的人,还不到三分之一。孕妇在孕期营养过剩,不仅让自己血糖升高,孩子出生时也是“巨大儿”,使宝宝成年后发生糖尿病几率也大为增加。专家强调,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女性怀孕后应该补一点,那时吃粗粮多,补一点可以。时代不同了。现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已经能够维持正常的孕妇还有胎儿的发育了,就没有必要过度营养。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预防来说很重要,如果能通过“少糖、少盐、低脂饮食,摄入更多水果和蔬菜,增加运动量”来控制好体重,相应的高血压、高血脂、久坐不动等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会随之降低。
有问有答
患者为何把胰岛素针头断在了肚皮里?
糖尿病和感冒发烧不一样,它不是“一次性”的。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后期会有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风险。控制血糖不仅要根据医生处方进行科学控糖,更要日复一日地坚持,把细节做到位。比如那些日常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把胰岛素注射针头断在肚皮里的患者,医生们在门诊中都碰到过。这种针非常细小,断在皮肤里很难找。针头为什么会断?患者反复使用是主要原因。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窦京涛医生说,注射针头反复使用就变成了“鱼钩”,拔出来时肉眼看不见的“小肉”也跟着出来了,这一破坏行为容易引起皮下的硬结、萎缩、炎症甚至过敏。有患者不换针头,把针头固定在胰岛素笔上,这种情况下由于温度的变化,湿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胰岛素注射的准确性。而且注射胰岛素后,除针本身变钝外,针头管腔里也会有滞留的组织存在,这会影响胰岛素用量的准确性,或导致血糖控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