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华社 寄发首日封

标签:
新邮发行 |
分类: 邮文 |
今天是第18个记者节。中国邮政发行了《记者节》纪念邮票一套1枚,这是我国首次发行记者节纪念邮票。
付老师、老许和我,我们三人是在方庄邮局排队买邮票的“排友”,我们这把年纪注定不会与记者这个职业挂钩了,但我们却有记者的情怀。您想,哪怕寒冬还是酷暑,无论路远还是人多,甭管口渴还是腹饥,买票、盖戳,这种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跑邮精神,绝对与记者同志何其相似乃尔。
方庄邮局上午九点准时开门营业,每人排一次队可购得5枚票,付老师来得早,且与老伴并肩战斗,排了两轮,买到的邮票数量尚可;而我是单兵作战,来得又晚,只是一轮,邮票就售罄了,幸亏老许鼎力相助,使我“满血”前行。
我们决定去新华社邮政所寄发《记者节》首日封,自觉理由充分,并有三:一是新华社的资格老、级别高、名气大、其记者遍及世界;二是邮戳耐看、直观、深受大家喜爱;三是我们仨年纪偏大,“禁不起折腾”,寻个近处了却心愿。
新华社的南门是正门,进门便是高高耸立的业务楼,这属于机密地段,他人不得进入。从西门进去算是生活区,闲杂人等均可自由出入。由于老许三天前来此踩过点儿,所以算是轻车熟路,找到邮政所并没费力。该所面向南,营业面积不大,原本还有一家邮储银行与之相伴,现在不知怎的也撤了。该所归属西长安街支局管辖,除了日戳外,还有一台邮资机。这台邮资机比较老旧,时不时地刷出畸形邮戳,我们注意到,邮政人员为了保证质量,坚持不将机戳直接刷在首日封上,而是刷在所方提供的不干胶条上,邮人再自行粘贴。
由于北京有不少与《记者节》相关的邮局,人流的分散使得来新华社邮政所的邮友不是很多,我们在舒缓的情绪下完成了邮品的交寄。大家意犹未尽,顺便参观游览了新华社的生活区,整洁、宽敞的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天立冬刚至,但见金黄色的银杏叶仍然挂满枝头,原来,金秋也眷恋这里。


要到达新华社邮政所得走一段古香古色的廊道:

到了:

正面拍一张:

邮政职工都在努力工作着:

邮友在寄发邮品:

邮友在整理邮品:

营业厅的面积不是很大:

我们在向新华社进发的路上
新华社就在眼前:

虽在西长安街邮局的道界,却有单独的邮政编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