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这些“金名片”,你知道几个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文史 |
自然孕育艺术,建筑凝固历史。作为一座有着50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内的文物古迹浩若烟海,历史遗存举目皆是。它们点亮成串,不仅延续了文脉,也成为一张张璀璨的历史文化“金名片”。今天,让我们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处进行盘点。
故宫
明、清两代的皇宫,又名“紫禁城”。据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间,被称作“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如今的故宫,正越来越开放:“三大馆”将陆续开放,故宫南大库将作为明清家具陈列馆开馆;慈宁宫东侧发现的明代宫殿基础将作为故宫考古遗址博物馆开放,并展陈故宫考古出土的有价值文物;延禧宫内的故宫“烂尾楼”则将变成外国文物馆展陈宫藏精美外国文物。至2025年,紫禁城开放面积占比将达到85.02%。
长城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将推进“长城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列入了主要任务,未来北京将把长城打造成京城北部历史文化体验带和生态环境保护带。红石门、古北口、箭扣、南口等处的长城开始修缮与利用,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等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将统筹连线,带动区域联合保护。
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是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这一带的皇家园林伴随着北京800多年建都史而兴起,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今年,北京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将试运营,直接将乘客从市区拉到香山、颐和园等“三山五园”景区……
运河文化带
寺庙
如今,作为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中心,它洗却“红尘”,留余香阵阵,不免应了偈语:圣解凡情俱坐断,昙花犹放一枝新。如今,这里古树参天、晨钟暮鼓,古寺的一殿一宇,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显得古朴深邃,无不被刻上了深深的历史年轮。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中提到的“潭柘寺”也是久负盛名。它坐落在京西门头沟区潭柘山宝珠峰前,八面环山,九峰拥立,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山窝平原。平原上古树参天,佛塔林立,在一片郁绿当中,掩映着寺院红墙。历史悠久的潭柘古刹,在这秀丽山林中度过了千余年。
地处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的智化寺建于15世纪,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智化寺京音乐”的诞生地。据悉,智化寺原是明英宗一位弄权太监的家庙,这位太监笃信佛教,将明朝的宫廷音乐带出宫院高墙,并汲取民间音乐精华,聘请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的乐僧在寺庙中弹奏演唱,逐步演化成“京音乐”这种古老又独特的音乐形式。
胡同
值得一提的是被百姓称为“北京第一条胡同”的砖塔胡同。由于它的名字曾出现在元代戏曲中,专家认为它是元大都保留下的唯一胡同。在砖塔胡同,元杂剧奠基人关汉卿用生花妙笔写下了《窦娥冤》《望江亭》等脍炙人口的剧作。砖塔胡同因东口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如今这里成了受北京市民青睐的公共阅读空间——“砖读空间”:一个可以借书、买书的地方,当然还可以品茶。
天坛、地坛,各种名人故居……不论是你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金名片”还有很多,期待大家一起去寻找、挖掘……
新华社记者李斌 张漫子 孔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