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三怪之一“豆汁儿”:曾为大内御膳食品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杂谈 |
分类: 文史 |
北京人很讲究吃,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北京风味小吃流传下来,豆汁儿就是北京传统小吃中的一绝,也是北京著名的三怪(豆汁儿、臭豆腐与爆肚)之一,老北京人曾把豆汁称为豆汁儿或豆汁儿粥。豆汁儿到底是谁发明的,已无从考证,相传当年京师里有个粉房,专做绿豆粉丝粉条,有一天磨出来的半桶绿豆汁没用完,留到第二天已经发了酵,扔了怪可惜的,粉房掌柜的尝了尝,竟然酸甜可口味道也不错,他又煮熟了再一尝更觉得味道很鲜美,从此豆汁儿就成了北京的一种小吃。相传在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时这豆汁儿就进了皇宫,成了大内御膳食品,乾隆曾下过谕旨:“近日新兴豆汁儿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蔼布招募豆汁儿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见爱新觉罗·恒兰写的《豆汁儿与御膳房》)从此豆汁儿登上了金銮殿,成为皇帝与后妃们的宫廷御膳小吃。据说这豆汁儿还曾成为满汉全席中的一款名吃呢。
老北京的豆汁儿一般分三种,一种是加入了米粒调匀成稠汁儿的,叫豆汁儿粥,一种是较清稀的汤状的称豆汁儿,还有一种是在豆汁清汤中再加入些绿豆粉的稠豆汁儿。豆汁儿色泽灰绿,豆味浓醇,口感滑爽,不黏不糊,酸腐中有甜。喝时再配着浇了辣椒油的大腌萝卜咸菜丝儿和几个焦黄酥脆的焦圈儿,那可正应了酸甜馊咸辣五味俱全之妙啦!美食家梁实秋先生曾在《雅舍谈吃·豆汁儿》中说过:“豆汁儿之妙,一在酸,
旧京时在东安市场、西安市场、天桥市场、门框胡同小吃街、花市大街、琉璃厂大街以及众庙会上均有豆汁儿店或商摊出售豆汁儿。其中在琉璃厂那条街上摆摊的“豆汁儿张”曾最有名,他的豆汁儿火候好,味道最醇正,酸中带甜,小菜品种多,其爆腌蔓菁或苤蓝丝加辣椒油更为一绝。民国时期京剧界的很多名伶,
豆汁儿曾是老北京极大众化的平民小吃。旧京时也有不少推着排子车或肩挑着串胡同卖豆汁儿的,“汁儿……粥哟”、“豆汁儿开锅”、“甜酸的豆汁儿哟”,一声声叫卖声响彻在大街小巷,这些小贩都带有条凳,
笔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曾亲眼见过在花市大街豆汁儿摊上百姓们喝豆汁儿,夏暑天一些卖苦力的百姓带着俩窝头或发面饼,喝着豆汁儿就着辣咸菜丝儿,光着脊背喝得汗流浃背,或者冬天时喝热豆汁儿喝得满身出汗自得其乐的情景。
我从小就爱喝豆汁儿,我曾住在崇文门外花市大街附近,为喝那爱喝的豆汁儿,曾追着那著名的锦芳小吃店从崇外大街上三条胡同把口到磁器口去喝豆汁儿,最后又追到天坛北门对过儿的“老磁器口豆汁店”
“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同来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