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线”的邮资机

标签:
邮资机戳 |
分类: 邮文 |
我的老妈家经常收到一些关于养生、保健品方面的宣传资料,他们阅读资料,那么装资料的信封就归我所有了。这些信封基本上都是大号的,邮寄方式则一水儿是“平刷”。一天,闲来无事,我在整理这些信封时就发现了看点。
木樨园和西罗园这两家邮局离我居住的地方不算太远,我对它们还是比较熟悉的,那就是,它们都刚刚进行了装修,营业面积缩水了不少(被邮储银行挤占)。木樨园邮局目前在邮政窗口只有邮政日戳在使用,而西罗园邮局则另有不干胶邮资签条作为补充;也就是说,在这两家邮局的服务前台根本见不到邮资机了。然而,在近期寄来的印刷品信封上却赫然刷着两家的邮资机戳(见图),这足以证明,有的邮资机虽然“退休”了,还默默地坚守在“二线”,充当着寄发大宗邮件第一道工序的“掌门人”。
记得8月5日“第31届奥运会”邮票首发当天的下午,我去体育馆路邮政所寄邮品,被邮人作为补资的不干胶邮资签条因需求过大而用完了,说是得到其上级局(光明楼邮局)拿取,我自告奋勇地跑去了两站地以外的光明楼邮局。到了那里,被告知要到小马路对面的大宗科领。大宗科的工作场地并不大,看到那里摆放着一台老式邮资机(使用的是红色油墨;而光明楼邮局前台使用的新型邮资机刷出的则是蓝色戳)在忙碌着,工作人员不断、麻利地将刷上邮资的不干胶条分别贴到又厚又重的印刷品邮件上。大宗科的领导还热情地问我:“你是不是在这里过一些戳?”你还别说,那天,我还真就在体育馆路邮政所看见一个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沓JP片(当天同时发行了JP218集邮周),上面过的戳就是从光明楼邮局大宗科的那台邮资机里出来的。
通过对我手中近期收集的这些“平刷”信封的观察,还发现一些情况,特罗列以下:
1.印刷品邮件的资费自2015年12月1日再次调整后,大宗邮件被享有优惠政策,如下面的图所示,寄发时间为2016年某月某日,仍为40分邮资而不是80分;
2.这些本埠“平刷”的邮资发现有40分、80分、100分、120分,而没有见到调资前的60分;
3.北京也有“连体邮资机戳”(见图);
4.探讨:有邮友提议,当寄发新邮首日封时,120分本埠邮资不符,今后不用再在封上加贴或加刷40分邮资,而只在封上加盖一枚“印刷品”的副戳即可,对此,我很怀疑这小小的弱不禁风的首日封会不会被撑爆。请参看下面图中的不干胶邮资签条上关于印刷品重量的标记,再进行总资费、优惠价与正常价的换算等,会发现120分所能寄发的印刷品的重量也是很可观的。为了配合本文的编写,我于近日匆忙制作了一枚这样的封,拿到手后仔细揣摩,就觉得很滑稽(见下面的图)。

投递戳:
西罗园邮局的邮资机戳,因为机器老化,戳不是十分清楚,16 看上去像是10,但确是16(下图):

80分的邮资与标记的“本埠平刷”重量:
100分的邮资:



刻意加盖的副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