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谈故宫原地日戳

(2015-11-10 09:09:09)
标签:

转载《邮政周报》

分类: 文化
趣谈故宫原地日戳
                 ——北京原地集邮协会会长张明明
图1

        编者按:198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曾发行《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图1),在当时得到了集邮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多年来,故宫博物院宛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其藏品不断被搬上邮票,《清明上河图》《洛神图卷》《韩熙载夜宴图》等国宝级文物在方寸上的再现,使集邮者享受着集邮文化的饕餮盛宴,随即故宫也成为集邮爱好者最为关注的邮票原地之一。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中国邮政将于10月10日发行《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图2)。在邮票发行前夕,本报特邀北京原地集邮协会会长张明明讲述故宫专题邮品上的日戳故事,带您领略邮政日戳上的集邮文化乐趣。
图2

故宫的长“9”之缘
  故宫博物院在邮政服务道界划分中隶属于现在的东城区分公司地安门邮政支局,这座邮局可是北京城的一座“老字号”邮局,它成立于1906年,始称后门邮局,民国时期编号为第9支局,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2日,解放军军管会接管北平邮政。接管后,该局改称地安门外大街邮局,编号仍为9支局。1980年,北京邮政对各支局编号重新整编,以适应邮政编码的实施,地安门外大街邮电局的邮政编码为100009,有时用邮政编码简称支局时仍称作“9支局”,“9”字在此地沿用了100余年。图3为1950年使用的三格式日戳。
图3

使用近40年的“57式”日戳
  “57式”日戳为单圈双月牙腰框式,直径25毫米(少数民族双文字和国际业务日戳直径为30毫米),分为:上半环、上月牙、字钉槽、下月牙和下半环5个部分。1957年1月1日,“57式”日戳开始在全国陆续启用,北京则在当年七八月份才开始使用。在原地封邮品中比较多见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销“57式”日戳的邮品。值得一提的是,地安门支局的“57式”日戳先后出现过两枚。图4是1986年10月17日支局加盖的日戳。图5是1990年12月20日“9支”日戳。在两图对比时可以看出两枚日戳中“9支”的字样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地安门支局,直到1997年2月20日,这款使用了近40年的“57式”日戳才被全新的“95式”日戳所取代,而同时它也成为至今为止新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日戳。
图4
图5
首现故宫字样的“故宫207(所)”日戳
  198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60周年,中国邮政于当年10月10日发行《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地安门支局在邮票发行的前一天,即1985年10月9日(世界邮政日),成立了故宫邮电所,邮电所设在故宫神武门西侧的一间活动房中,启用“北京故宫207(所)”日戳。开业首日,到207所寄发邮品的集邮者不多,所以人们见到的多是次日寄出的首日封,以至于误认为10日是那枚日戳的启用首日。图6为“北京故宫207(所)1985.10.10.20”1号日戳。这是“故宫”字样首次在北京邮政的日戳上出现,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带有地名的日戳。故宫日戳与故宫邮票相得益彰,引起集邮者的极大兴趣。但1989年故宫207所因故撤销,致使其所寄发的邮品愈发珍贵。
  在对比很多邮品后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故宫207(所)”日戳的1号戳与其他“57式”日戳相比较在其显示年份的数字“19”后面多一个圆点,而这是将日、时字钉误植入了年份数字所导致的。从图7可以看出,这一特征在3年的使用中没有改变,这也成为这枚日戳的一个收藏乐趣所在。
图6
图7
遇上“千年虫”的“95式”日戳
  1995年6月16日,邮电部颁文修改现行邮政日戳。新日戳直径为25毫米,为单线单圈无框式,日戳整体简洁、明快。戳面将原有的邮政编码(北京为相应的支局或所的编号)改为邮局(所)名称,集邮爱好者们爱称其为“地名戳”,也称“95式日戳”。这款日戳于1995年8月开始在北京等12个城市的部分支局试用,而地安门支局不是首批试用支局,所以正式启用“95式日戳”的时间是1997年2月20日。
  “95式日戳”分为传统的字钉嵌入式和新型拨轮式两种。字钉嵌入式日戳用4位数字显示年份,而首批新型拨轮式日戳的年份显示只设置了两位数字。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1999年底,困扰全球计算机领域的2000年显示问题,即所谓“千年虫”在拨轮式日戳中也出现了,集邮者们发现在千年交替之后,两位数字根本无法正确表示年份。图8是两枚1999年12月26日在地安门支局加盖的日戳。左侧图中“北京地安门”日戳是字钉嵌入式日戳,年份显示为“1999”4位数字;右侧图中“北京地安门”日戳则是拨轮式日戳,年份只有“99”两位数字。
  自2000年1月1日起,拨轮式日戳显示年份的数字全部由两位改为4位,图9是2000年3月7日在地安门支局加盖日戳的2000-4(6-6)《清·紫檀宝座嵌螺钿云龙》邮票,收寄戳为变更后的4位数字拨轮式日戳。
趣谈故宫原地日戳

图8

  趣谈故宫原地日戳

图9
 
再次短暂出现的“故宫”字样日戳
  故宫207(所)的撤销,给集邮者带来些许遗憾。2003年9月2日,地安门支局再次成立了故宫博物院邮电所,在故宫御花园坤宁门西侧的配房中隆重开业。这是北京邮政第一次在故宫博物院内开设邮政服务网点,于当日启用“北京故宫”邮政日戳,并推出《故宫博物院邮电所开业纪念》《中国皇宫邮资明信片发行纪念》两枚纪念戳(图10)。故宫邮电所的开业,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用邮需求,也为原地集邮爱好者带来了新的惊喜。
  然而,在故宫博物院邮电所开业后的第二年,由于故宫大修工程,邮电所停止营业,但当时邮电所的编制没有撤销,日戳由地安门支局收存。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期间,遇有故宫及相关展品题材的邮票发行,在地安门支局可使用故宫日戳进行集邮销票。但自2006年3月起,“故宫”日戳停止使用,之后遇有故宫及展品题材的邮票发行时,便只能使用地安门支局的日戳作为原地日戳。
 
 
图10
 
相关链接:
 
最稀少的故宫日戳“北京故宫午门(临)”
 
 
  2001年6月23日“世界三高音乐会”在故宫午门举办,王府井支局(因故宫午门在邮政地域隶属中属王府井邮局管辖)在现场设立了临时邮局,启用“北京故宫午门(临)”日戳。这把临时日戳仅在音乐会开始前在场内使用,由于使用时间很短,音乐会又是一票难求,所以,寄出的实寄邮品非常稀少。
 
跨局使用的故宫日戳“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3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南海邮局在故宫太和门设立邮政信筒,并派出邮局工作人员在现场提供邮政服务,启用“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戳。此后,中南海邮局一直负责开启故宫内的邮筒,邮件取回后加盖“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戳寄发。同时,集邮者也可在中南海邮局加盖“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戳寄发集邮品,但目前已暂时停用。
  从集邮的原地概念上看,这是一把跨邮政区域使用的故宫日戳,所以在相关故宫题材邮品的加盖上原地性质无法清晰确定,对此很多集邮爱好者见解不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