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真能“清肺”吗?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养生 |

坊间盛传各种“清肺食物”,比如白萝卜、雪梨、银耳、木耳、枇杷等蔬果,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清肺佳品”,而支持“鸭血和猪血清肺效果很好”这种说法的人更是遍布全国。那么,究竟什么是“清肺”?真的有“清肺食物”吗?
记者就“适当的饮食是否具有清肺效果”这个问题进行走访调查,大部分市民表示相信一些食物有“清肺”作用,还有人认为“雾霾天气损伤肺脏,除了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外,在饮食上注意调理可以达到清肺目的”。
食物无法影响体内粉尘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边永君指出,“清肺”这个概念来源于传统医学。然而,人们今天普遍谈论的“清肺”,主要是为了减少空气中粉尘对身体的损害,这和传统医学所讲的“清肺”完全不是一回事。
边永君解释,中医学的“清肺”,指的是清除肺中的火热病邪,和我们理解的“清洁肺脏”迥然有别。不过,雾霾中的有些成分如煤尘颗粒、汽车尾气等,具有中医学上燥热伤阴的治病特性,常会引发肺脏出现阴伤燥热的病证如干咳、咽痒、胸闷等等,这时使用古人开出的若干“清肺良方”,如雪梨炖百合、银耳莲子羹等来濡润肺阴,罗汉果茶清肺降火,木耳、葡萄滋阴润肺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润肺保健,减缓呼吸道症状的作用,从而对一部分人而言,可能会减轻空气污染的伤害,但该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此前,关于雾霾的系列报道已普及以下知识:空气动力学上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可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而小于10微米的颗粒,可通过呼吸进入肺,所以被称为“可吸入颗粒”;如果颗粒小于2.5微米,那么还能进一步到达肺的细支气管。这种颗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PM2.5,它会沉积在肺里,可影响肺里的气体交换,导致各种呼吸道症状。
那么,食物能影响人们吸入肺里的粉尘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方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胡立明介绍,食物经消化道分解吸收,又经过肝脏重新组合为人体所用。而粉尘分为大颗粒和极细微颗粒等不同级别,大的可以被咳痰等带出体外,极细微颗粒可以被呼吸道吞噬细胞所吞噬,在呼吸道沉积下来,比如吸烟及在高粉尘环境下长期工作等,排出来是几乎不可能了。对比粉尘与食物在体内的动向,会发现食物跟肺里那些大于0.1微米的颗粒没有“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清除”。
“不过,食物虽然不会影响人体对雾霾颗粒的吸收,但一部分食物可能会起到加速某些雾霾代谢产物排出的作用,如花椰菜、西兰花等对雾霾中硫化物的排出就具有促进作用。”边永君表示。
“清肺”食物功效有限
坊间那些关于“清肺食物”的言论是从何而来呢?市民李女士坦言,在她看来,“清肺”就是排除堆积在肺里的毒素。她判断食物具有“清肺”作用的依据很简单——吃了之后如果大便变黑,那么这种食物就有排毒作用。
显然,李女士对‘清肺’概念的理解,以及她对‘清肺食物’的判断依据都存在误区。胡立明指出,大便颜色确实跟食物有关,但不是绝对的。引起黑便的因素很多,较常见的原因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此外,一些食物、膳食补充剂或者药物也能导致黑便,最常见的情况是铁。
说到“清肺食物”,很多人会想到猪血。不过,猪血跟“清肺”实在搭不上关系。边永君解释,猪血具有养血和血解毒的功效,但对肺脏没有什么影响。
除了鸭血、猪血等动物血制品外,传统医学中还有许多“清肺”食物,比如白梨、冰糖、银耳、枇杷、萝卜等等。这些所谓的“清肺食物”,实质上只能起到止咳、排痰、润肺等作用,像川贝蒸梨这种经典食疗方法就是缓解肺部燥热。
边永君表示,食物无法达到“清肺”的效果,“清肺食物”和“清肺保健品”都只是商业噱头而已。少部分食物对特定的人群可能会减轻雾霾污染物对肺部的影响,但最好辨证施治,不要盲目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