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荒本草》里的野菜香(燕闲清赏)

(2015-03-27 16:49:02)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分类: 养生
《救荒本草》里的野菜香(燕闲清赏)

 山野土菜,本是贫苦困难时期不得不吃的救命食,而今却成为人们追崇的绿色食品,实在是轮回流转,今昔难比。

  晨跑到了街心公园,但见有人卖半大袋甜苣,问多少钱,答说,二十三块钱。不敢问为什么是二十三块,早听人说有的野菜已经卖到了七块钱一斤。关于过去的年代吃野菜还有吃死人的故事,因为人饿得实在不行,便食了不该吃的野菜,消化不良,肿胀难耐,最后中毒而亡。

  听着关于野菜的事,便想到了《救荒本草》这本书。如果在那饥饿的年代,人们手里有这样一本书,恐怕就不会有饿死人的悲剧发生了。这本书就像是为无粮无饭可吃的饥荒年代量身定做的一本书。书里对各类野菜的描述,对野菜的特性及食用方法,都做了细致准确的描述,还用最简洁的笔法把野菜描摹画了下来。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并不是一个灾荒年代,作者还是一位富可敌国的王爷,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这位叫朱橚的王爷,为什么要编撰这样一本《救荒本草》呢?除了他本人喜爱这件事外,他还有深谋远虑的长远眼光,一副忧国忧民的心肠。我是从网上购得这本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救荒本草》的,然后细读了几遍,从这些纸上的野菜里,我依稀还能闻得出丝丝缕缕的菜根香。某些野菜,不仅对人无益,还有毒性,朱五爷便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品尝,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来解除野菜的毒性,于是,一项让世界瞩目,几乎可称之为伟大野菜工程的创举出现了,朱橚不仅记载了一些消除某些食用植物毒性的方法,还新颖地提出了用细土与煮熟的植物体同浸,然后再淘洗以除去其中有毒物质的方法。这种六百多年前的提取有害物质的手法,竟然和近代植物化学领域中吸附分离法的应用相暗合,而这种方法的运用,极有可能就是从《救荒本草》里学到的。

  如此说来,就不得不佩服这位朱橚朱五王爷了。

  朱橚虽然贵为朱五爷,但他并无皇家王爷的骄蛮习气。比起其他兄弟,他更热爱学习,是个低调的人,他并不热衷于权力的角逐,而是喜爱中草药的炮制。至于他为什么热衷于医学和医药,大概是认为这些中草药能够救死扶伤,让病人起死回生吧。在有限的史籍里,可以看到朱橚是个很了不得的医药学家,他一生主持了四次规模浩大的编撰工作,并编撰刊印出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四本书。其中,又数《救荒本草》影响最大。这本书里,朱橚亲自选择了414种植物,其中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没有记载过的。比起传统的本草著作,朱橚更注重身体力行,田野调查,若碰到有些植物不易直接观察,便把这些植物种在了自家的园子里。经过无数个春夏秋冬的实践证明,最终认定了这些植物的药理与习性,然后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的形态描述出来。每介绍一种植物,就配上一个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简明精准。特别是对植物的主要特征,如花基数、叶脉、花序等,都作了细致的描述,特别易于人们的阅读和欣赏。

  书中有许多人们熟悉的植物,比如榆钱、臭椿、折耳根、甜苣。这些野菜至今仍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所以,捧读这本六百年前的著作,内心特别的温暖。六百年前的人们,是否也和现在的人一样,用同样的方法去吃野菜,如果不是,他们是怎样来吃的?是凉拌,还是炒着吃。

  今天,野菜的营养价值早已为人熟知,但我们更应该有一种情怀,去想想古人为什么要拼着生命危险,为我们编撰出这么一本《救荒本草》,也许是让我们在饱食温暖之时,常悬一颗“一粥一饭,常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心吧。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重。遥想朱橚在国家安定之时编就的这本《救荒本草》,也许更能引起我们对当前粮食安全的警惕性。

  经过六百多年时光的浸润,《救荒本草》里的那些草本野菜,并未沾惹上光阴的尘埃,它们仍生动地摇摆在泛黄的纸页间,依旧清香扑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