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曲》是“小全张”吗

(2014-12-10 22:08:25)
标签:

版式分析

分类: 藏品赏析
《元曲》是“小全张”吗


《元曲》邮票在12月1日发行了。它的古香古色,它的韵味,都深深地吸引着集邮爱好者,受到众人青睐。更令人称绝的是,当您扫描其边框左下角的二维码时,便会欣赏到悦耳的“元曲”。

在大家交口称赞《元曲》时,对它的版式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有的邮友说,《元曲》是“小全张”。也有的邮友说,《元曲》是“套票版张”。我也是一头雾水,搞不清楚。我想整明白这里的区别,于是就翻查了一些资料、文章。情况是基本搞清楚了,然而,我还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写出这篇博文,算是“抛砖”吧,也请大家不吝“拍砖”。

   什么是“小全张”?新版的《中国集邮百科知识》是这么解释的:“小全张”是指在邮票发行的同时,将这套票全部邮票印在一张票幅较大的单张纸上,四周带有装饰边或相关文字的一种小张邮票。要求其图案与面值必须与全套邮票相同。(即该套邮票须有传统版式和“小全张”两种版式同时存在。)

“套票版张”:只有一种版式,即只有全套邮票印在一枚小张上的版式。

按照上述说法,《元曲》应属“套票版张”。难怪集邮部门将它们无情地撕去边框(边框上面有许多珍贵信息),制成首日封、“大卡”、极限明信片。看来,官方是将《元曲》认定为“套票版张”了,否则,怎么也得发行“小全张”首日封。

也有的邮友提供鉴别方法:凡是没有溢价的、边框上印有厂铭的就是“套票版张”。难题来了,《元曲》倒是没有溢价,但边框上却不见印有厂铭。

我的观点:

1. 时代在前进,老的观念、定义需要修正;不可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符合中国国情。关于“小全张”的定义就有必要重新修改,否则,会产生混乱、歧义。

2. 今后,凡是全套邮票印在一张纸上的均可称其为“小全张”或“全张”,而溢价、厂铭、版幅大小、有否其他版式等均不应作为“旁证”;甚至,像为纪念历届“集邮联合会”会议而发行的约定俗成的“小型张”亦可改称为“小全张”(它们是“小全张”中的特例)。

3. 溢价(基本为50%),是早年印制“小全张”有技术难度、印制成本高,邮政部门为了增加利润而强加给集邮者的部分。几十年过去了,印刷技术大为提升,操作程序非常便捷,要整成大版、小版、“小全张”、“套票版张”如同手机调换铃声般容易。我建议,今后,溢价就不要再搞了,显得十分小家子气。

综上所述,我想,《元曲》从现在开始就应归类为“小全张”。

近期发行的《长江》邮票,更是创造了世界第一。版式的多样、全套邮票印在一张纸上(长卷版和3X3版)、边框上有厂铭;它应该算作什么呢?我以为,这两种版式都应称为“小全张”比较贴切。

题外话:

纵观整个世界,就属中国邮政的“花活”多。君不见,这片那封,吊足集邮者的胃口,使他们欲罢不能;这版那版,还不是死盯着集邮者囊中的铜板。那个《长江》邮票的长卷版,是受到国际邮联强烈抵制的,因为它脱离了邮票的第一属性(使用)。

记得微信中有一个调侃段子,很使人玩味,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一次人大会议上对邮政总局局长表达了对他的羡慕:还是你们好啊,邮票哗哗印出来立马就变成钞票了,印刷成本还比我们印刷人民币低得多,......


 

此类的“小型张”真的都应改称为“小全张”:
《元曲》是“小全张”吗

《长江》邮票3X3版:
《元曲》是“小全张”吗

《长江》邮票的长卷版:
《元曲》是“小全张”吗
(注:以上邮票均为网上下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