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渊”“脑漏” 中医有方(智说养生)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
分类: 养生 |

鼻窦炎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通常临床上的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鼻痒、鼻干、鼻出血。
成因包括抵抗力低、过度疲劳、生活环境不好、贫血、内分泌方面的功能不足、呼吸道的功能感染或者是鼻中隔的弯曲、鼻息肉、鼻炎都有可能引起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所引起的头痛,若是前额头痛的话,则是属于上颌窦炎。而头痛较轻微,局限在眼球的内眦和鼻根处而放射到头顶,都是属于筛窦炎所引起。若头痛较为沉重,白天较为严重,这时为慢性的化脓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前额痛或鼻根部的胀痛、闷痛及在头顶部、颞部或后枕部。
鼻窦炎治疗以清除痰浊脓液、护正固本为主。在临床上中医证型可分为肺热、脾经湿热以及湿热互结型依证用药。日常生活中,包括冰冷、生冷、烤、炸、辣、烟、酒,辛辣的食物都要避免食用。
辨证治疗上,针对“肺热型”患者,常见鼻涕黄多、头痛、喉咙不适、脉浮数。治疗可用清肺热药方,如辛夷清肺散。而“脾经湿热型”者,可见鼻涕黄多、鼻塞、胃胀、食欲不好、胸闷、疲倦、头重痛,可用五苓散加上黄芩、鱼腥草。“湿热互结型”者可见鼻涕黄稠、有臭味、量多、色黄、头痛、苔黄腻、脉滑数、鼻塞等,可用龙胆泻肝汤加上辛夷、白芷、苍耳子。
平常可适度地做鼻部穴位的按摩,如印堂、太阳、百会、迎香穴、合谷穴,增强鼻腔的循环以及抵抗能力。而流行性感冒流行或者是气温变化较大时,出门时最好是戴口罩。
茶饮方保健,可准备辛夷、白芷各2钱,黄芩、鱼腥草各3钱,以800毫升水泡制,具清热、除湿、驱风、通脾窍,可改善慢性鼻窦发炎,鼻涕黄黏、鼻塞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