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壮美的长江

(2014-09-13 21:58:08)
标签:

新邮发行

分类: 藏品赏析
壮美的长江
     9月13日发行《长江》特种邮票一套9枚(连票,单版式),采用故宫博物院藏品绘画作为主图。内容分别为:大江东去、山水重庆、三峡奇观、楚湘临江、庐山水韵、黄山独秀、金陵春晓、江畔水乡、东流入海。 全套面值为13.20元。大版张规格为220*120cm,整版面值为13.20元。 
    邮票特以九图连印、一版一套的全景式印刷方式展现长江万里奔腾的雄姿和气概。同时发行连体特殊版式。

壮美的长江

《长江之歌》——“话说长江”主题曲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 长江! 啊 ,长江!

话长江 说集邮
—北京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再说长江》总编导、著名集邮家李近朱谈《长江》邮票

    编者按: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之魂,为庆祝国庆65周年,中国邮政定于9月13日发行全套9枚的《长江》邮票,邮票的设计蓝本是清华美院教授袁运甫先生四十年前创作的作品《长江万里图》。2013年《长江》邮票选题确定后,袁运甫先生为了补充和完善近四十年来长江沿岸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增加的建筑群,特与其子袁加先生共同在原画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最终联袂完成了《长江》邮票的创作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长江此时作为邮票选题切合国家发展重点。同时,作为向国庆65周年献礼发行的《长江》邮票,更是在国家名片上展现了长江的壮美,自策划之初就受到了集邮者的高度关注,在邮票即将发行之际,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在集邮文化与长江文化领域均有较高知名度的李近朱老师,希望通过其讲解让大家对《长江》邮票有更多的了解。
    记者:9月发行的《长江》特种邮票还未发售,各地就接连掀起了长江邮文化热潮,为什么长江题材邮票如此受到重视呢?
    李近朱:今年发行的《长江》这套邮票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关注,我认为应先从它的文化背景说起,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共称为中国文明的三大源头,中国文明也是从三种区域文明的交流、融合、升华中发展得来的。而这其中的长江与黄河不仅是文明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着无数的华夏子孙。如今的长江更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走出了一条生态、人文、经济三大主题共同推进的发展之路。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已明确为国家战略,由此可见长江在我国的地位非常重要。总的来说我认为用“321”来形容长江非常贴切,它是中华三大文明之一、它是两条母亲河之一,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经济带。
    说起长江和邮票的关系,在新中国65年的邮票发行历史中,与长江主题有关的邮票不胜枚举,最早的是1959年发行的纪43《武汉长江大桥》,从名称就能看出这枚邮票与长江有直接关系,再比如去年年底发行的2013-21《豫园》,这套邮票看似与长江题材无关,但众所周知豫园是长江下游的一处文化名胜,所以它与长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长江文化给邮票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题材。但相对来说遗憾的是,长久以来一直没有一套完整反映和记录长江形貌的邮票发行,这让集邮者们感到意犹未尽。为了尽快填补这一空白,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定于2014年发行《长江》特种邮票,并提前一年邀请我参加座谈会,商讨题材策划和邮票设计等工作。
    记者:从集邮家的角度,请您评价一下这套《长江》邮票。 
    李近朱:这套邮票选用著名画家袁运甫先生所创作的国画《长江万里图》为蓝本并进行了再创作。在邮票的单枚名称确定上,为了更好地将长江风貌浓缩在方寸邮票中,我们与邮政部门可谓字斟句酌,比如第7枚邮票最开始的名称是“南京新貌”,但我们在多次座谈中感觉名称与邮票主图不太贴合,经商议最终确定为“金陵春晓”从而使题目与主图相得益彰。我认为,今年发行的《长江》特种邮票,是长江题材和集邮文化的一次重要结合,说它重要首先是这套邮票全新再现了名家名画,其次这套邮票共9枚,是为了庆祝国庆65周年所发行的不多见的大套邮票,最后在版式上除了常规版式外还特别发行超长特殊版式,以满足集邮爱好者的集藏需求,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这套邮票是值得期待和关注的。
 
    记者:您参与了《长江》邮票发行的筹备工作始末,那请您谈谈这次邮票发行工作中您感受邮政在工作中进步和不足?
    李近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9月13日发行的《长江》邮票与今年的中国集邮文化季进行了结合。仅在长江沿岸的城市中就选择了4座城市举办邮票首发式和集邮文化交流会,即重庆、武汉、张家港和上海。据了解,在重庆举办的邮票首发活动邀请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持人陈铎;武汉举办的邮票首发活动邀请我和《长江之歌》的作曲者王世光;张家港除了在发售日当天上午举办隆重的邮票首发活动以外,还在当天下午请我去作“邮说长江”专题报告会;上海举办的邮票首发活动邀请了画家袁运甫先生。从活动安排上可以看出邮政部门非常看重《长江》这套邮票的发行。除了举办首发活动,邮政部门在产品方面也做了充足的准备,邀请我参与中国集邮总公司的《邮说长江》产品设计,并为产品撰写两万余字的邮票剖析和长江文化背景介绍,目的是想以更加想尽的文化介绍,让广大集邮者更加深入了解长江文化。据我所知,集邮总公司以如此大的力度对一套邮票进行推广是不多见的。但同时我也感觉出有一点点遗憾,那就是特殊版式的销售方面渠道还是比较窄,特殊版式邮票对于我们集邮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藏品,但我们购买和收藏到这样的产品非常不易,还是希望在购买方面能通过更多的形式和渠道让我们这些集邮爱好者能收藏到这些珍贵的集邮品。
 
    记者:您担任北京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多年,请您谈谈集邮协会是如何促进北京地区集邮文化发展的?
    李近朱:我连续担任了三届北京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感觉在全国范围而言,北京市集邮协会的集邮活动和成果是领先的,尤其近年来的成绩非常突出,我们在工作中提出了“建设”集邮事业的理念。首先,我们组织材料并编写出版了《北京集邮史》,这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和介绍了北京地区集邮发展的历史和集邮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北京地区集邮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其次,我们开创性地提出现代集邮理念,将那些在普通集邮者们看来高不可攀的邮集制作和邮展布展等活动的参与门槛大大降低,开创性地提出“一框集邮”“一片集邮”等形式,使更多的普通集邮爱好者关注集邮文化并参与到邮展活动中来。最后,我们还在探究如何将集邮活动与集邮经营进行整合,从而使邮政的集邮专业经营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今后,北京市集邮协会将用更加开创性的理念来开展工作,更好地为集邮者服务,为经营服务。(《邮政周报》李巍 文/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