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脾胃 防中暑

(2014-07-18 16:49:15)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分类: 养生
健脾胃 <wbr>防中暑

     夏季最易导致人体发病的气候因素为“暑气”,体内水分快速流失,若未及时补充会造成人体血容量急遽减少、血压下降,出现异常口渴、心跳加快、疲倦、四肢无力、头晕、头痛、恶心等中暑症状,中枢及周边调控体温能力丧失体温快速上升,若不尽速处理会造成全身性严重伤害,产生热昏歇、热痉挛,严重者发生热中暑或热衰竭,出现神志不清和休克状况。

    以中医角度来看,夏季时人体脏腑之气属于“脾胃之气”,亦即人体的消化功能。夏季气候为“湿气”与“热气”,虽然清凉解暑的饮食可纾解暑气,但食用过多会结合环境中的“湿气”,造成脏腑脾胃之气的损伤,出现胃肠胀气消化不良或腹泻、体力降低、疲倦、全身肌肉沉重感、容易出汗、眼袋肿大等“脾湿胃寒”症状。

    因此,夏季饮食调养不宜过度温燥进补,宜重“健脾胃”。可多摄取清凉解暑的食品,例如苦瓜、冬瓜、黄瓜、白萝卜、茄子、莲藕、莲子或西瓜、椰子、水梨、番茄等蔬果,绿豆汤有清热解毒功能,红豆汤、薏仁汤有利水祛湿效果;大汗后可适量摄取酸味食物,例如柠檬汁、乌梅汁、山楂、菠萝、奇异果,煮菜时可加入少量的醋,不仅开胃,更能以酸味敛汗,达到“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功效,避免体液流失太快。

    古籍记载夏季宜“早睡早起”,切忌熬夜增加燥热,午时是“手少阴心经”经气盛的时间,暑热易伤“心气”最好能小睡片刻,并做适度的户外运动,但要注意充分饮水及通风良好,避开高温时间,若出现头晕、想吐轻微中暑现象,可在颈部的风池穴两侧以刮痧板涂上润滑油自上往下刮痧,以略微出痧为度,让热气透出来可纾缓症状,但切忌刮痧过度,造成皮肤损伤而感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