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册年头久远的记事本,上面记录了一些上世纪六十年代有意思、早已被人忘却的事情。其中,“我们的三中老师”这部分内容是最值得炫耀的,那很不成熟的字体真实地写道:
一.初中一年级 二. 初中二年级
年级主任: 杨向农 年级主任: 王复生
班主任: 相里景 班主任: 叶九成
语文 吴秉铎 语文 王乃和
数学 陈淑贞 数学 付维熙
俄语 段复生 俄语 肖淑贞 聂家明
政治 相里景 政治 王复生 张方悦
生物 张华鑫 生物 沈玉龙
音乐 张守仁 音乐 张守仁
体育 张士光 体育 禹平
美术 刘宗德 物理 叶九成
地理 朱作哲 历史 林筱华
大字 安请华
三. 初中三年级
年级主任: 陈庄
班主任: 郭景和
语文 郭景和
数学 王尔昭
俄语 肖淑贞
政治 朴晋升
生物 施 浒
农基 施 浒
体育 禹 平
物理 李光治
化学 沈鑫甫
几十年转眼过去了,老师们退休了,安度晚年;也有一些老师驾鹤西去。但,同学们的脑海里仍然镌刻着老师们年轻时光辉形象。自从“班网”这个平台建立后,老师们与我们畅谈、互动,同学们也用大量的回忆抒发对老师们的感恩之情。
一.韩铁:
1.傅维熙老师
傅老师叫傅维熙,初二教我们几何。我们送他的外号是的“胶米垂”。第一堂课,他念念有词地说:几何课的原文不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几何”,而是希腊文“胶米垂”的音译,于是他就有了这个外号。 傅老师上课好开玩笑。一次,一个同学回答问题,伸了一下舌头。他大做文章。左手平伸拉了一下,右手从后往前划了一个圆。然后他解释,“我看到有人伸舌头,就想把的舌头拉下来。”座位上响起了笑声。每当周末,他留的作业不多,便申明:“作业少留一点,不要曲肱而枕之。”说着伸出右手弯曲起来,做了一个睡觉的姿势,解释这文言的意思是睡觉。文革中,我们才知道他是右派,和李文彦等校领导同关在小院里,头上戴着纸蒌,还挂着纸条,在写检查。不过我对他没有恶感。初三毕业时,他给我们编了一本习题集,据有的同学说,他在恢复高考时,凭着那本习题集考上了大学。我忘不了傅老师那眯缝的眼睛,带着笑意,一手拿着三角板,一手拿圆规的姿势,和他脸上那几个微微麻点…。
2.杨向农老师
杨老师是我们初一时的年级主任。那时学校勤俭办学,买钢管自制单双杠,买大理石板自制乒乓球台。课余时间学生挖坑树杠子,或是给乒乓球的铁架子刷油漆,先涂红色的防锈漆,再涂绿色的漆。我拿着刷子正在涂漆的时候,杨老师站到了我旁边说:少蘸多蹭。这法子在我成家之后用上了,给自己打家具上漆,我也是少蘸多蹭。
3.段复生老师
段老师教我们俄语时是个帅哥。干净的篮布制服上戴着团徽。他是三中留校的。每逢上课则搬着笨重的录音机。他要求每天有一个同学作值日生用俄语说一段话,以便能更快地掌握俄语。还经常测验、竞赛,对成绩好的同学给个小奖品如明信片之类。因此我的俄语学的很好。那时大家还没有功利心,没有觉得俄语用处不大而不肯用心。当然从只有俩班学俄语四个班学英语的现实能感觉出来,但终究还是门门课好的思想占上风。只是段老师在文革中受了刺激,据说以后就不再教课了。
王志生补充:段老师原来住在后章胡同,我们经常能碰上。最近我和他在社区参加电脑普及班,他现在喜欢文学,复印了一些材料给我,我都细细地看了。人太老实了。
4.刘宗德老师
刘老师教我们图画,不过对他来讲太小儿科了,充分显示他的才能的是在文革中,别的老师写大字报是手写体,刘老师是美术字,整整齐齐印的一样,不用署名也知道是他写的。再有就是塑毛主席的石膏像。估计有四五米高的像他与张瑾等老师塑造得很好,看他手上又是水又泥,心中着实佩服,没有金刚钻谁敢揽瓷器活呀!
5.聂家明老师
聂老师教我们外语时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子,长辫过膝,说话细声细气。每当同学回答问题满意时则不断点头并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年纪不大但却有很多的老师来观摩她的教学。她却很谦虚,自言俄文的书写不及学生。她的辉煌是在文革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高三时腿坏了却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让丈夫每天送她到校,想起她满脸含笑的神情,尊敬之意油然而生。
6.王乃和老师
刚上初中时,《儿童文学》上登过一篇文章《画春记》,署名王路遥。文中提到三中,作为三中一员的我颇为得意,后来才知道是王乃和老师写的,路遥是笔名。没想到初二时他教我们语文,真是高兴。记得讲《石壕吏》时,有同学提问:那老太太干嘛自己要去呀?王老师回答:老太太没想到会被带走,只是说说罢了,没想到就真被带走。当时感到王老师说得让人信服,不愧是八年“炕”战的作家。(王老师曾病了八年,故有此称)后来报课外小组,我选了语言,得到王老师更多的教益。
王志生补充:记得上初三时发下的一份学习讲义上有篇散文叫“春天里的故事”,看文风像是王老师写的,很细腻,可是没有署名,所以我不敢肯定。那时的讲义并不多,这篇文章是滕印社刻印的,其他还有王尔昭老师和段复生老师刻印的数学俄语,我现在还保留着。另一份讲义是“习作汇编”,也有价值,所以我现在也留存着呢。
7.吴秉铎老师
吴老师教我们语文时已经是位老人了,清瘦的面庞戴着花镜,当我们上课不听话时他怒容满面,从嘴里一字一顿地说:同学们不要说话了!他是画院的画家,教陆定一《老山界》中有之字拐的山路,他拿起粉笔寥寥几笔一幅山势崎岖的粉笔画呈现眼前,几十年了至今不忘。
王志生补充:1970年我在三中帮助搞清产核资,和吴老师接触很多,后来我的单位离他家很近,经常碰上他。我请他写过我们单位的奖状若干,字写得绝对清秀干净。为人非常和气谦虚。现在西教场里的那条胡同早就没有了。
8.石之琮老师
石老师不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只是初二给我们代过一次课。因王乃和老师出差,她替王老师上几天。只记得她衣着整齐,气质高雅,也很谦虚。自称授课水平不如王老师。只此其实倒不会让我记住她。让我记住她是因为在文革中她自杀了,成为文革中死于非命中的两千万中的一个,我则认为她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典型。
9.沈鑫甫老师
沈鑫甫老师去世了,他是我印象很深的一位老师。初三时他教我们化学。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数学老师要我们记住1-20的平方,他要求我们记住十个元素的符号:钾钠钙镁铝锌铁铜汞银。记牢这些对以后学习很有好处,很多化学反应式牵扯到那些符号。他也象其他老师一样经常测验,所以化学我学得很扎实。他的夫人是刘伟老师,是初一(3)班的班主任,崔琦就在她那班。九四年校庆前我去学校,刘老师特地嘱咐我说:校庆一定来。其实她是知道我是三中过去的学生。他们是一对好老师、好夫妻,我真感谢他们!
周明中补充:沈鑫甫老师是去年底去云南疗养期间,心脏病突发去世的。他原想到南方疗养哮喘病,却不料心脏病夺了命。听说王乃和老师也是去年去世的。
悲痛之余,生者应吸取点教训。我们的心脏一刻不停地工作了六七十年,已经劳累不堪,千万不要再增加它的负担。不要狂奔、不要登高、不要激动、减免烟酒、饮食清淡,老人就做适合老人的事,善待心脏,就能让它为我们多服务几年。
胡浩补充:手机上见到韩铁文章是前天(23日),正是明中发《由“哭”想到的》当天。两“哭”文撞车,韩文留到今天才登出。
作为中学化学老师,沈鑫甫是姣姣者。列为国家教委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装备用书《中学教师实用化学辞典》,是沈老师组织统编的。三中教过咱们的各科老师都能列出几个出类拔萃的,这是北京三中的内涵和底蕴。正是他们的当初启智,才使得我们如今活得不糊涂(历史机遇、世俗标准和假装糊涂不计)。每想到这些,都想对老师们说:感谢了!
王志生补充:沈老师英俊漂亮,在我眼里容貌很像电影演员项堃(当年的),刘老师大家都知道,真是牛郎织女天仙配。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喜欢玩杠铃,我们只是瞎玩没人教,举起100来斤就很费力了。有一次我们怂恿沈老师举举,只见沈老师衣冠楚楚,轻轻捋了一下头发,哈下腰,没有什么姿势,不假思索,提拉翻腕上举一起哈成,举过头顶,大家都看傻了,赶紧给沈老师叫好喝彩,沈老师又轻轻放下杠铃,只见他脸不红气不喘,和蔼地对我们说,大家玩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短短的课间休息,让我们看到了沈老师的健壮和力量。这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
二.聂家明老师说:
你们是我到三中任教的第一届学生。那时我才二十几岁,正如你们所描绘的:梳着长长的辫子。我只教了你们半年,就被调到高中去了。说实在的,我已记不起你们的模样,四十多年了我们只是在2004年校庆时见过一面,照了一张相。我以为我们不会再有机会相交:时间毕竟过去太久了!是你们真正地使我感动了。后来我又看了你们的“前言”,以及曲力长长的感言。连我的先生都被感动了。有一点我要说明,我虽曾是北师大俄语系的高才生,但我和你们一样没有用上俄语几年,文革后我教了近四十年的英语。俄语也还给我的老师了。从教近五十年,一直是学生喜爱的老师,但回到师大聚会,便有说不出的愧疚。所以请曲力以后不要难为我“指正”俄语了。
谢谢同学们!又:我的电脑技术水平你们已经了解了,照片以后再传吧。
王毅:
1.《忆聂家明老师》
三中老师才气高,
先生堪称女中豪。
学识仪表无双对,
赞誉至今涌如潮。
2.《谢聂家明老师》
当年顽童似白痴,
少学壮行礼不知。
亏得先生循善诱,
恩重难忘聂老师。
三.相里景老师说:
同学们好,初次登录咱们班的同学录,看到大家的留言,有情有意,甚感欣慰。平日偶尔也上网,受操作水平所限,仅限于浏览,很少与人交流。近期忙于修房,日后努力提高操作水平,争取能利用好这个空间多和大家交流。祝大家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胡浩:
终于再次见到相里老师了。您已经是年满七十岁的人了,还那么健铄,令我们学生感到欣慰!还记得未进三中门先见相里老师-----记得在我们新生还未到校报到的暑假里,您约了班里的学生到北海划船,与同学们见了面。现在想来,那是一个您的个人创意,一个新班班主任的创意:通过活动预先掌握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开学做出准备,多么的敬业!北海的师生第一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里,初三(1)班仍是那时的初三(1)班,相里老师仍是我们难以忘怀的班主任老师,记忆的起点就在那北海的湖面上......
王毅:
《谢相里景老师》
忆当年想往事日月如棱,
小学子念初中天天磋砣。
幸遇见先生您细心点拨,
才使得学生我顿开茅塞。
老师您当年是年轻又帅,
为师表以教诲识强闻博。
多年过唯有愿先生康寿,
难忘怀启蒙师大恩大德。
我:
我们从各自的小学汇入三中,有缘被分在初一(1)班,依稀记得与初一的其他五个班蜗居在路东胡同的一个小院落内。相里老师作为我们中学时期的第一任班主任,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他那稀贵的姓氏、独有的体态、郁郁的神情、俊朗小生般的面庞,相信几十年来一直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同学的记忆中。他品格上乘、他业务拔萃、他气质超群、他不苟言笑,但他平易近同学。总之,相里老师够酷、够帅!相里老师,我们尊敬您,我们爱戴您,我们祝福您,我们热烈欢迎您!
相里景老师:
多谢同学们的回复,还有六楼的王毅同学你的诗写的真不错!各位同学过奖了,这是我该做的,听党指挥嘛。国庆节前后受友人之约,我将赴西安走走,再此先向同学们致以节日问候!呵呵,也留小诗一首:
《赠本届某同学》
滔滔江河向东流,
辈辈先烈为国愁。
理想半程路难寻,
念明真经合民求。
将发群鸥过洋洲,
必有先鸾冲潮头。
实践何妨小步走,
现代仍需拓荒牛。
胡浩:
《师风不减当年有感》
滔辈理念将必实现,
漂亮藏头学生默念。
旨意忧国民意为先,
激励劝勉字里行间。
时下浮躁多有抱怨,
如此清新励志一篇,
出自古稀晚辈汗颜,
愿回课堂初三一班。
四.叶九成老师说:
昨天是我的生日,收到了那么多来自初三一班同学的祝福,有的贴在祝福墙上、有的发来短信,让我特别感动和幸福。从抗日战争时期出生到今天,六十九年经历了风风雨雨,一切如过眼云烟。现在,我一定按照大家的祝愿去努力,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能够多和大家相聚几次,也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多多保重。再一次衷心地表示感谢,谢谢!
五.施滸老师
李学泰:《校友回忆录》第四辑中有一篇“闪光的足迹——记施滸老师”的文章,是三中退休教师袁俊慧在2004年写的。读后我脑海中那位学识渊博谈吐幽默中等身材的生物老师突然变得高大起来。
施老师是天津人,1928年出生,世代书香门第。他1950年以优异成绩从人大法学系毕业后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一年后转入生物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北京三中,开始了他36年的生物学教学及科研生涯。文章介绍了施老师作为专家学者型教师著书育人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取得的骄人成就,使我辈高山仰止。但更令我钦佩不已的却是,他精心照料长期卧病在床的妻子的感人事迹。施老师的老伴1985年突发脑溢血后瘫痪在床且失聪失语,从那以后施老师就挑起了护理病妻的重担。从文中知道,无论酷暑严寒他都为妻子擦洗身子,每天要帮她翻好几次身,三伏时更是天天两三次的擦洗换衣,所以尽管妻子卧床多年却从未生过褥疮,甚至连痱子都没起过。施老师还利用自己生物学专长,注意给妻子营养配餐。作者在02年探望时,曾目睹那感人肺腑的一幕:“...当时施老师正给她做午饭,我在一旁端详着,只见他把蛋糕揉碎,拌以肉松和菜泥,又把一些维生素片用陶罐捣碎掺入饭中,然后一勺勺的喂妻子,约20多分钟才喂完。他看我等候在旁,便歉意的说,‘这两年每日三餐她只能吃半流食,喂快了会漾出来,只能等她咽完一口再喂一口。’...”正是这样十八个春秋的悉心呵护,这样几千个日夜的体贴入微,才使施老师创造了被医生称赞的护理学奇迹,这是人间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品格才能创造的生命奇迹啊!而这么好的老师又怎能不在我心中无比高大呀!
王宝林补充:对于施老师,我甚至都不记得和他单独说过话,看了泰学弟写的施老师,真的感动,十八年要一天一天过啊.....也不知老师现在如何?我们设想一下,假若真的见到老师,我们问他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老师会说什么那?可能有好多......可我想,最可能的是老师对我们问题,有些迷茫和不解,他会淡淡地说她是我的妻子啊......就是说这是他天经地义的责任,是的是责任,责任是什么,一本书上歌德的一句话让我记住了: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个爱。
韩铁补充:印象中施老师在文革中没有人给他贴大字报也没挨过斗,这在当时可是难得的事。尤其是他在学校也算是学术权威,生物课上黑板上挂着他画的挂图,他还有俄汉生物词典等许多著作,在那无法无天的时候,这是罪状啊,可是居然没有人写他的大字报,几十年后我都纳闷。不过94年校庆展览了他制作的蝴蝶等多种标本,其精美让我对他更多了一分敬意。
王志生补充:2005年,我在北京武警第二医院看见躺在病床上的施滸老师,我和他的家属交谈了一会。据说后来亦是不治。当时我老父亲住在该医院,住了半年。后来转到展览路医院,于7月初病故。
六.段复生老师
周明中:看了段老师的照片,心里一直放不下,打听到段老师的电话,元宵节晚上赶着给他打了个电话,虽然已到了“年屁股”,还是想给老师拜个晚年。
此前听说段老师因为文革中受了刺激,身体一直不好,多次住院,不能教课,长期在学校里打杂,属于吃残疾补助的人。但是经过短短的通话,感觉段老师现在恢复得还好,七十岁了,头脑冷静,语言清楚。也许是久病成医,对医药研究很多,不时说出些挺专业的医药术语。据说他至今还是非常爱看书、买书,读书成癖。他一生在学校,书和知识就是他的世界。我原想说几句赞美老师的话,岂料段老师的几句话反而深深教育了我。“段老师,我到现在还记得您教的俄语诗‘咕西咕西,嘎嘎嘎’,记得您上课非常认真,同学们都没有忘记您。”“我是高中留校的老师,只是进修了一下就去教你们,水平不高,教得不好。”段老师平静而又谦逊地说。我沉默了好一会,这哪象是精神有病的人说的话?对着近半个世纪前的学生,没有虚夸,没有掩饰,诚实、本真的语言,竟胜过时下的许多冠冕堂皇的所谓大师。
当下的社会重表不重里,人和物都讲究个包装,以至于包装得鱼龙混杂、真假难分。就连有些名人学者,也争着吹嘘自己是什么孔子后代、范仲淹子孙,偏偏不提祖宗是山顶洞人。如果和哈佛、剑桥能沾点边更是张扬得路人皆知。虚伪、客套、大话、吹嘘几乎成了时下的一种生存之道。此时当我听到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老师这样谈论自己,犹如在污水泛滥中看到一股清流,那么特别,那么新鲜。我禁不住想,究竟谁有病?
没有添加剂的食品更益于健康,诚实本真的人更可爱。段老师,我敬重您。
李学泰补充:
《读"段老师我敬重您"有感 》
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
您披着朝霞走上讲台,
年轻的心是那样意气风发,
带领着我们去欣赏一种新语言的多姿多彩。
您教我们用俄语和远方的朋友通信,
您教我们把俄罗斯民歌唱响在校园的舞台,
新颖活泼的教学让我们喜爱,
您也像一棵白杨在春风中茁壮成材。。。
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乌云阴霾,
狂风暴雨无情地席卷而来,
年轻的白杨被屈辱压弯,
年轻的心从此被厚重的尘埃封盖。
今天又见到历尽沧桑的您,
表情有些木讷身材也有些变矮,
但您还是我敬重的师长,
因为您的脊梁仍旧正直您的心底依然洁白!
王宝林补充:
《为了心中的神——段老师猜想》
昨天晚上,好久没能入睡(本来就有点失眠)脑子里还在想这周明中的短文,想着段老师,他现在怎么样哪?几次拿起电话又不知该问周明中什么,会是老师现在的身体如何?他的家庭那?有孩子吗?对于这些世俗的问题,知道了又能怎样那?是心里多了一份安慰,还是添了一份沉重?知道了难道就能对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
老师高中毕业就留校做老师,除了别的因素外,无疑最根本的他一定是当时的佼佼者。
我觉得在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心中有理想,而这种理想不是一般人那种摸不着,看不清的,美妙的让人不敢相信的想法。他们的理想是植根于生命里的,是心中的神,会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比如玄奘.陈景润.徐迟...(实在是知道的不多,其实这样的人很多)在所谓的常人看来,他们可能呆板.固执...也正如此,当周围环境挤压了他们生存的空间,强烈的刺激会让他们愤怒.绝望加上本身的固执会把他们推向极端。尽管他们处境不妙,可是心中的伸还在,和心中的神在一起,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也是一种幸福啊。
我猜想段老师可能就是这样的人。那么老是心中的神是什么那?就是学习.读书。不信你看,“据说他至今还是非常爱看书、买书,读书成癖。他一生在学校,书和知识就是他的世界”。(周明中文章)“听志生讲,段老师连续参加了多期的电脑培训,很认真。段老师的学习精神很值得赞美”。(胡浩语)
朝夕为自己心中最神圣的事而努力,谁又能说这不是幸福和快乐哪?从这个角度来说,惋惜和羡慕的情感在我心中交错....
这是我的猜想,也愿这是段老师的现实。
以老师为榜样,面对我们的责任
七.郭景和老师
我:
近日,我奉相里老师之命,自韩铁同学那里得到了郭景和老师的地址及宅电,然后将此次聚会全体师生的合影与签名的实体照片寄给了郭老师。郭老师收到后非常高兴,并有如下话语:
“......,我看到了一帮老头,基本上一个都没有认出来,岁月不饶人啊,......”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
“别听我声音洪亮,这是拿药顶着呐。”
“......,天气太冷,同学们就别来看我了。”
从谈话中得知,郭老师两年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目前恢复尚可;只是不便出门,感觉郭老师不能长时间说话(老想掐断话题)。2012年1月5日是郭老师75大寿。有哪几位同学有意结帮去看望郭老师?与恩师合影、珍藏一帖恩师的签名,我想这肯定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但这也是要有组织有纪律的,即:首先要在胡浩同学那里报名、协调,二是在郭老师家不得超过15分钟必须撤退(郭老师身体原因)。
我: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意味着过年的大幕就此拉开。也就是今天,咱班的4位同学,受全班同学之托,拜访了最最敬爱的郭景和老师。由此,一些珍贵的照片、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以及郭老师的亲笔题词将作为节日的美味佳肴陆续奉献给大家。
王宝林:
觉得郭老师的样子没怎么变,照片看精神挺好的。郭老师能认出我,意外惊喜,谢谢郭老师。
知道老师心脏不好。我觉得只要知道了,倒不那么可怕了,只要按时吃药,还有....老师一定比我清楚,就不罗嗦了
唯一想提醒老师的是,如果身体别的地方不舒服,需输液时,一定和医生说清楚您的心脏不好,据我所知,千万不要大量输液,因为大量输液会增加血容量,导致心脏负担过重,引起心衰,一般会发生在输液的第六.七天,愿老师参考注意。祝老师春节快乐!
李学泰:
小年滨河访师寓, 久别重逢喜相聚。
蜡炬曾燃三春晖, 桃李今谱"二胡曲"。
欢声笑语言旧事, 泼墨挥毫寄新语。
依依惜别道珍重, 师生深情网上续。
我:
从学泰所写上诗中“挑词拼句”:访师重逢三春曲,笑语挥毫道珍情。
郭景和老师与造访的四位同学合影,此照片由郭老师上小学的外孙女所拍;四位同学依次为我、李继良、李学泰、胡浩,两位姓李,一位姓胡,一位姓曲,调侃称“二胡曲”。

郭景和老师欣然为“班网”题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