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清明节就要到了,特精心将我班同学前两年编写出的感人的诗句和小文汇集如下。当然,我们首先还是要欣赏几首古人的诗句: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2012年清明节
一.李学泰:
去八达岭人民公墓扫墓祭拜双亲有感,写诗如下:
八达岭麓墓碑旁,
凭吊双亲诉衷肠;
回眸舔犊难胜数,
扼腕反哺易彷徨。
青壮多为生计忙,
老时才悔亲情荒;
人生何须争长短,
但求驾鹤能安翔。
二.周明中:
我的父亲走了一年了,想起父亲,心头一阵绞痛。父亲对我很严厉,甚至冷淡,平时很少和我说话,我一度认为父亲不爱我。但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六八年下乡去东北,为了表现得坚强,临走时我对家里说:“你们谁也别送我。”可是到了北京站,我发现有很多家长送行,场面非常动人。我也有父母,当时想要是他们也来送多好啊。我后悔说了不让他们来,只好在车厢里看着站台上一张张难舍难分的面孔。忽然我发现我爸爸挤在人群里不住地往车厢里张望,一个车窗一个车窗地找我,我兴奋地大喊。此时车开了,显然爸爸没有看见,也不可能听见我的声音。在这父子分离的时候,我感到了爸爸的爱。父爱是特殊的,就像糖融在水里,看不见,却能尝得出来。
三.王宝林:
最早看到了学泰的诗,看了明中的短文.....看了那么多同学的留言,反复看着,一遍遍地看着,对着电脑,木木的,不知说什么好。说到自己的父母,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一样。有时我的更多的感受是,我们对父母的爱,往往是父母对我们爱的一种回应,一种被动。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年龄越大,对父母的情感越深的一个原因吧 。在爸爸的晚年,我常伴他左右。有时也会说到死。我体会,当爸爸觉得是因为自己而拖累了孩子,他会于心不忍,会想到死;有时爸爸又会觉得,如果自己真走了,孩子们从此就会失去了家,他又会于心不安,会顽强地活着....唉,我可怜的,可敬的,可爱的爸爸妈妈,在晚年,连对自己生命的去留,都以所谓‘不要给孩子们添麻烦’为前提。 明天就去看爸爸妈妈了,面对他们,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我能深深深感受到的,还是刻在墓碑上的那句话:当爱成为永恒时,思念和心痛也成为永久。
四.我:
看过学泰的诗、明中的文,感触很深。再写诗也不如学泰的入情,再整文也不如明中的催泪,只好偷懒改编一首“清明诗”,借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境:
清明祭扫泪纷纷,
父亲位前欲断魂,
试问孝心谁最有?
唯指可怜花甲人。
五.周明中:
今天是清明,爸爸的坟就在我的心中:
清明坟前问阿翁,
年来起居可顺心?
午饭鱼肉酒可足?
春寒勿早减衣衾。
公园话疗应照旧,
走路扶杖慎慢行。
子孙后代都平安,
勿为人间再操心。
六.韩铁:
清明之际想亲人,
寸草春晖记在心。
唯将诗礼传后世,
不负慈颜养育恩。
七.章欣生:
今天还在补课,翻阅以前大家的留言。大家在清明的留言着实感动了我,特别是宝林的诗,问天问地问来世,让人百感交集。我有泪,在眼中,也在心里……。我的父、母亲均已过世,按虚岁说今年还是母亲百年诞辰。也是因为要去龙口,也是为避清明扫墓高峰,我们春分就去扫墓了。当时还写了一首诗,先附在下面表达自己的一样心绪。
《春分祭奠母亲 》
人老更思亲,春分即上坟。曾忧山有雪,且喜路无尘。
细拭碑中字,遥思梦里人。吴刚应捧酒,贺母百年辰。
八.胡浩:
反复体会宝林用心用血写出的散文诗--震撼!连连的发问,天地人神、现在未来,节节发问,惊天地,泣人神,超越时空,一往情深。宝林,冥冥之中父母会感受儿子的赤子情!我再去给家里父亲牌位上三柱香...
2013年清明节
一.胡浩:
《清明细语情》
仙人薰香谢情深,
天地细语话清明。
遥望天宫辟花村,
梦伴逝者游春城。
醒知更思珍亲情,
悟道不忘尽孝心。
寄语春风报平安,
笙歌杨柳也流莺。
二.李学泰;
《清明寄语》
飞花沐雨又清明,
洒泪祭拜忆亲情;
人间自古谁无死,
只求珍爱慰生平。
三.我:
提取胡浩同学的佳诗《清明细语情》中的词句组合而成以下诗句,别有一番韵味,请大家欣赏:
《清明天地情》
仙人细语话清明,
天地遥望珍亲情;
杨柳不忘报平安,
春风悟道尽孝心。
四.周明中:
年年阴雨祭清明,
黄泉屈声不忍闻。
太平湖边灵未散,
刑前断喉景犹存。
南京城破妇孺死,
扬州三屠记忆新。
人间何日除暴虐,
地下不再赴冤魂。
五.李学泰:
今日清明,再以一诗献给人民英雄。
《勿忘清明》
冷雨肃清明,
落花祭英灵。
金水曾呜咽,
丰碑亦不平。
精卫填海死,
杜鹃泣血鸣。
青春荐轩辕,
只为民主情。
六.胡浩:
清明细语,诸兄诗意,同步一道,各表心曲:
《清明诗会》
清明放歌借春风,
曲仙改刀道我情,
明君泪祭慰英灵,
泰兄发指振民心。
七.我:
诸位的诗句都很有“大局观”,回顾历史、放眼现代、展望未来;而我却兀自转悠在“个人的庭院”不得出来,无奈心魄不大,也只能写写“小家碧玉”类型的东西了,实在不好意思:
《清明的泪水》
清明踏青日,
寒食祭扫时;
逝人戏鹤笑,
我却泪眼痴。
八.韩铁:
千古兴亡事,悠悠念慈心。
转为忧国泪,寂寞洒衣襟。
九.李学泰:
《清明有感》
清明总是雨婆娑,
天悲人间憾事多;
亲情常悔未尽爱,
空在别后恨蹉跎。
十.章欣生:
为了出游,我们春分节气就去给双亲扫墓了。当时写了一首诗,现在附在这里:
《冷泉祭母后登山》
省亲离闹市,祭罢觅清闲。
踏雪穿坡谷,寻踪辨狗獾。
桃林无艳遇,天路少人烟。
岁岁登山唱,今来寂若仙。
十一.我:
《清明即景》
轻风细雨伴清明,
陵园内外人匆行,
祭品鲜花满目是,
泪水思念始未停。
十二.王宝林:
《清明随想 》
今天是4月4日,2013年的清明节。
在这个祭奠故人的日子,太阳知趣地躲了起来,天空灰蒙蒙的,阴沉沉的,看不清往日的楼,远处的山。天气预报说,下午还会下雨,不会太小的雨.....
同学们也在网上奉上了自己的诗。曲力也贴上了有关清明的千古绝唱,配上了清新的的小画,看了让我感慨多多,唏嘘不已。特别是杜牧的那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着《清明》,总会觉得,尽管相距了千年,可人的心灵还是相通的。说来惭愧,我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在1980年左右。第一次读到这首诗,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以前的一个画面。
那是1974年,我只身在哈尔滨。完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4月的东北还是挺冷的,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天上飘着小雨,看着脚步匆匆,埋头往家赶的路人。霎那间,那无奈、无助、无望。那茫然,孤独,凄凉涌上心头。那丝丝飘落的小雨,仿佛不是落在身上,而是滴在心里,凉透了。泪水不觉潸然而下,不能自己。真的一个‘欲断魂'‘。 如今,爸爸妈妈已经离我而去了。随着时间的流失,痛苦也慢慢地释然。然而随着年老,往昔生活的点点滴滴却越发清晰,思念也越发的强烈起来。站在我现在的年龄,我会努力回想,爸爸妈妈在这个年龄时的样子;处在现在的状态,我在揣测,爸爸妈妈在这个年龄时,也会这样想吗?可那时的我,懂了他们的心思了吗?假若能有现在的理解,那时一定会做得好一些。